"岂论春夏及秋冬":不必争论四季更迭,
"事事皆由造化工":世间万物皆由自然造化之功。
"谁道一生无好运":谁说此生注定与好运绝缘,
"何缘三月见芙蓉":为何三月能邂逅芙蓉的绚烂。
"骚人犹恐东风误":文人担忧春风误了花期,
"醉眼真疑芍药红":醉意朦胧中,竟将芙蓉错认作芍药。
"便是重阳开未晚":即便重阳才绽放亦不算迟,
"且传好意取欢容":且以善意传递,换得人间笑颜。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岂论春夏及秋冬,事事皆由造化工。”开篇点明主旨,诗人认为四季更迭、万物生长皆由自然规律(“造化”)支配,无需纠结于时间或境遇的限制。这种豁达的态度,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人生起伏的坦然接受。“谁道一生无好运,何缘三月见芙蓉。”以“芙蓉”为象征,反驳“人生无好运”的消极观点。三月正值春季与夏季交替之际,芙蓉盛开本是寻常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好运常在”的哲理——美好事物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并珍惜。“骚人犹恐东风误,醉眼真疑芍药红。”此联通过“骚人”(文人)的视角,展现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疑虑。东风本是自然现象,但诗人担心它“误事”;醉眼朦胧中,甚至将芙蓉误认为芍药。这种“怀疑”暗喻人生中因外界干扰而产生的迷茫,提醒人们需保持清醒,才能不被表象迷惑。“便是重阳开未晚,且传好意取欢容。”结尾转向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便重阳节(深秋)才开花也不算迟,诗人主张以善意待人、传递温暖。此句既呼应前文的“造化”主题,又升华了全诗——人生境遇虽变幻,但心怀善意方能收获美好。
上一篇:宋·白玉蟾《赠诗仙》
下一篇:宋·白玉蟾《万法归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