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yuè
róng

朝代:宋作者:白玉蟾浏览量:1
lùn
chūn
xià
qiū
dōng
shì
shì
jiē
yóu
zào
huà
gōng
shuí
dào
shēng
hǎo
yùn
yuán
sān
yuè
jiàn
róng
sāo
rén
yóu
kǒng
dōng
fēng
zuì
yǎn
zhēn
sháo
yào
hóng
biàn
便
shì
chóng
yáng
kāi
wèi
wǎn
qiě
chuán
hǎo
huān
róng

译文

不必争论四季更迭,世间万物皆由自然造化之功。谁说此生注定与好运绝缘,为何三月能邂逅芙蓉的绚烂。文人担忧春风误了花期,醉意朦胧中,竟将芙蓉错认作芍药。即便重阳才绽放亦不算迟,且以善意传递,换得人间笑颜。

逐句剖析

"岂论春夏及秋冬":不必争论四季更迭,

"事事皆由造化工":世间万物皆由自然造化之功。

"谁道一生无好运":谁说此生注定与好运绝缘,

"何缘三月见芙蓉":为何三月能邂逅芙蓉的绚烂。

"骚人犹恐东风误":文人担忧春风误了花期,

"醉眼真疑芍药红":醉意朦胧中,竟将芙蓉错认作芍药。

"便是重阳开未晚":即便重阳才绽放亦不算迟,

"且传好意取欢容":且以善意传递,换得人间笑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月芙蓉》是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里,他借“化工”“芍药”等自然意象,感慨生命就像老天爷随手摆弄的棋局,充满无常。最特别的是,诗中描绘了三月本该无芙蓉,偏能看见芙蓉绽放的反常景象,打破了人们对四季花开的固有认知。这种不合常理的画面,藏着诗人的人生态度——面对意外与无常,不妨放宽心,以豁达超然的心态坦然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岂论春夏及秋冬,事事皆由造化工。​”开篇点明主旨,诗人认为四季更迭、万物生长皆由自然规律(“造化”)支配,无需纠结于时间或境遇的限制。这种豁达的态度,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人生起伏的坦然接受。“谁道一生无好运,何缘三月见芙蓉。​”以“芙蓉”为象征,反驳“人生无好运”的消极观点。三月正值春季与夏季交替之际,芙蓉盛开本是寻常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好运常在”的哲理——美好事物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并珍惜。“骚人犹恐东风误,醉眼真疑芍药红。​”此联通过“骚人”(文人)的视角,展现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疑虑。东风本是自然现象,但诗人担心它“误事”;醉眼朦胧中,甚至将芙蓉误认为芍药。这种“怀疑”暗喻人生中因外界干扰而产生的迷茫,提醒人们需保持清醒,才能不被表象迷惑。“便是重阳开未晚,且传好意取欢容。​”结尾转向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便重阳节(深秋)才开花也不算迟,诗人主张以善意待人、传递温暖。此句既呼应前文的“造化”主题,又升华了全诗——人生境遇虽变幻,但心怀善意方能收获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白玉蟾《赠诗仙》

下一篇:宋·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