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薰风舞绿槐":一缕暖风轻拂翠绿的槐枝摇曳,
"祝融衮火从南来":炎神驾着烈焰战车自南方降临。
"海棠落地蜂蝶去":海棠飘落蜂蝶悄然离去,
"池馆无人莲未开":空寂的池塘亭馆莲花尚未绽放。
"溶溶一掬清和髓":捧起满掌清澈温润的精华,
"纯乾已作牝马矣":至阳已转变为坤阴的母马。
"岳渎将此英雄气":山河汇聚英豪之气,
"收来顿在葫芦里":尽数收入这方寸葫芦之中。
"阶前十有四荚蓂":阶前十四片荚蓂叶昭示祥瑞,
"谏议夜来梦麒麟":谏议大夫夜梦麒麟现世。
"披槲老翁自鼻笑":披着槲叶的老者自得轻笑,
"胞胎未兆天元春":胚胎未成时天地已然春意。
"洞宾弄巧翻成拙":吕洞宾卖弄机巧反露破绽,
"蓬莱路上空明月":蓬莱仙径唯余明月空照。
"墙头梅子枝上蜡":墙头梅果似蜡凝枝,
"池畔榴花叶底血":池边榴花在叶底绽出血色。
"生来挺挺其精神":与生俱来的挺拔精气神,
# 其:刘本、乾隆本作甚。
"所适性癖穷天真":随性而为尽显自然本真。
"蓦然悟得铅汞机":忽然参透铅汞相生之秘,
"敢谓大道无楚秦":方知大道本无南北之分。
"忽尔金丹成九转":骤然炼就九转金丹,
"十月胎团人不问":十月怀胎世人尚未知晓。
# 团:上清集、刘本作圆。
"撼动乾坤走鬼神":震动天地驱使鬼神,
"青云白鹤方解闷":乘青云驾白鹤方解烦忧。
"天下后世思真人":后世天下追思得道真人,
"常与真人庆诞辰":常与仙人共庆诞辰永续。
"樱笋厨开正来日":樱笋时鲜佳肴正当令,
"释氏亦欲制蜡人":佛门也欲制作蜡像供奉。
"不知故事自谁始":不知此俗起于何人,
"实是五代谯陵起":原是五代时谯陵始创。
"王诜建会集冠褐":王诜设立法会汇集僧道,
"飞来白鹤不知几":白鹤群飞不计其数。
"次则萧氏建宅仙":继而萧氏营造仙家居所,
"七闽万户生祥烟":闽地千家祥云缭绕。
"一郡二郡渐风化":各郡县渐染仙道之风,
"駸駸知省洞宾贤":迅速传扬洞宾贤德。
"城南城北走几次":城南城北往返奔走,
"人亦不知回老是":世人不知老者往返缘由。
"但见老松作人语":唯见古松发出人声,
"先生携墨归谁氏":仙人带着墨宝归于何处。
"太平寺里作篇诗":在太平寺内题写诗篇,
"又道摩镜嫌人痴":笑说磨镜之人太痴愚。
"岳阳市心一长啸":在岳阳城心一声长啸,
"铁笛无声今几时":铁笛无声已历多少春秋。
"宝婺有人潘氏子":宝婺之地有潘姓少年,
"功名愿足心肺喜":功名得遂满心欢喜。
"髫年崇奉迄今日":自幼虔诚至今不渝,
"四海杖屦纷如蚁":四方信众如蚁群汇聚。
"万指丛中见玉蟾":千万人中显现白玉蟾,
"不作衣衫褴褛嫌":不因衣衫破旧生嫌弃。
"题诗祝君励金石":题诗祝愿坚如金石,
"晨香夕烛增肃严":早晚香烛更添庄严。
"妙通老人暗抚掌":妙通老人暗自赞许,
"何年熊罴入梦想":何时能梦熊罴兆祥瑞。
"待渠峥嵘欲及笄":待其长成将及笄之年,
"整顿衣钵福无量":整备传承福泽无穷。
"半千白鹤呼青云":五百白鹤呼唤青云,
"青云深处琼梅新":云端深处玉梅初绽。
"有人要问飞升事":若问如何得道飞升,
"只看天边日月轮":且观天际日月运行。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一点薰风舞绿槐,祝融衮火从南来。海棠落地蜂蝶去,池馆无人莲未开”开篇四句以夏日景物起笔,“薰风”“绿槐”点明时节,“祝融衮火”用神话传说渲染南方暑热,营造出热烈而静谧的氛围。海棠凋零、蜂蝶离去、池馆无人、莲花未开,以衰败与未盛的景象交织,暗含时光流转中万物的自然状态,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溶溶一掬清和髓,纯乾已作牝马矣。岳渎将此英雄气,收来顿在葫芦里”四句转向道家义理的隐喻表达。“清和髓”“纯乾作牝马”化用《易经》等典籍意象,将抽象的“道”具象化;“岳渎英雄气收在葫芦里”以夸张手法,将山川灵气与道家修炼的收纳之功相联系,体现对道家“藏”与“化”的理解,语言奇崛,充满想象。“阶前十有四荚蓂,谏议夜来梦麒麟。披槲老翁自鼻笑,胞胎未兆天元春”四句,蓂荚、麒麟等意象暗含祥瑞之意,却以“披槲老翁自鼻笑”打破俗常期待,“胞胎未兆天元春”指向道之本源的混沌状态,通过对比凸显道家对“先天”境界的追求,于寻常景象中见深邃哲思。“洞宾弄巧翻成拙,蓬莱路上空明月。墙头梅子枝上蜡,池畔榴花叶底血”四句,借吕洞宾的传说起兴,“弄巧成拙”“蓬莱空月”暗含对求道过程中执着表象的反思;“梅子枝上蜡”“榴花叶底血”以鲜明色彩对比,既写实景又喻心境,蜡的清冷与血的炽热,暗示道途的复杂与矛盾。“生来挺挺其精神,所适性癖穷天真。蓦然悟得铅汞机,敢谓大道无楚秦”四句,刻画求道者的品格,“挺挺精神”“性癖穷天真”展现其坚守本真的特质;“悟得铅汞机”“大道无楚秦”则直抒悟道后的通透,认为真理无分彼此,情感由对个人品性的赞美转向对道之普遍性的肯定。“忽尔金丹成九转,十月胎团人不问。撼动乾坤走鬼神,青云白鹤方解闷”四句,描绘修炼有成的境界,“金丹九转”“十月胎团”是道家修炼的经典意象,“撼动乾坤”“走鬼神”以夸张手法写其力量,“青云白鹤解闷”则以飘逸之景显超脱之态,层次分明地展现修行的成果与境界。“天下后世思真人,常与真人庆诞辰。樱笋厨开正来日,释氏亦欲制蜡人。”四句,由个人修行转向世人对真人的纪念,“庆诞辰”“制蜡人”等细节,写出纯阳会的由来与影响,樱笋厨、蜡人等物象,将神圣纪念与世俗生活相联系,体现信仰在人间的落地。“不知故事自谁始,实是五代谯陵起。王诜建会集冠褐,飞来白鹤不知几。”四句,追溯纯阳会的起源,从五代谯陵到王诜建会、白鹤群集,再到萧氏宅仙、祥烟遍起,以历史脉络与祥瑞景象结合,说明其影响力的扩展,暗含对道家文化传承的肯定。“次则萧氏建宅仙,七闽万户生祥烟。一郡二郡渐风化,骎骎知省洞宾贤”四句,写纯阳会的影响逐渐蔓延,“知省洞宾贤”点出核心是对吕洞宾贤德的认同;“老松作人语”“携墨归谁氏”以拟人手法增添神秘色彩,暗示道家文化在民间的渗透与传承。“城南城北走几次,人亦不知回老是”,描绘吕洞宾四处行迹,“不知回老”既写其仙风道骨,又暗含世人对他的关注聚焦于其事迹而非年岁。“但见老松作人语,先生携墨归谁氏”,以“老松作人语”的奇幻笔法,赋予环境灵性,“携墨归谁氏”的疑问,增添了吕洞宾行踪的神秘色彩,四句刻画其行迹的同时,渲染出超凡脱俗的氛围。“太平寺里作篇诗,又道摩镜嫌人痴”,列举吕洞宾在太平寺作诗、摩镜时调侃世人的事例,展现其随性洒脱的个性,“嫌人痴”的细节,显露出他对世俗执念的通透洞察。“岳阳市心一长啸,铁笛无声今几时”,以“长啸”显其豪迈,“铁笛无声”的今昔对比,暗含对其仙踪已逝的感慨,四句通过具体事迹,让吕洞宾的形象更鲜活立体。“宝婺有人潘氏子,功名愿足心肺喜。髫年崇奉迄今日,四海杖屦纷如蚁”四句,转向当代的崇奉者潘氏子,“功名愿足”后仍坚守信仰,“四海杖屦如蚁”写出追随者之众,从个人经历延伸到群体现象,体现道家文化的持久吸引力。“万指丛中见玉蟾,不作衣衫褴褛嫌。题诗祝君励金石,晨香夕烛增肃严”四句,写诗人自身与潘氏子的相遇,“不作衣衫褴褛嫌”显其真诚,“题诗祝君励金石”则直接表达期许,以“晨香夕烛”的日常坚守,强调信仰需要持之以恒。“妙通老人暗抚掌,何年熊罴入梦想。待渠峥嵘欲及笄,整顿衣钵福无量”四句,借妙通老人的视角,展望未来“整顿衣钵”的前景,“熊罴入梦”“及笄峥嵘”等意象,将个人成长与道统传承相联系,寄托对道家文化延续的美好祝愿。“半千白鹤呼青云,青云深处琼梅新。有人要问飞升事,只看天边日月轮”最后四句以“半千白鹤”“青云琼梅”的祥瑞之景收束,回应前文的白鹤意象,形成呼应;“要问飞升事,只看日月轮”将玄妙的飞升之道归于自然常理,以天地日月为喻,既显大道的平凡与永恒,又给人以无限遐想。
# 胸襟包宇宙,气象超凡俗。
清郑方坤《全闽诗话》
上一篇:宋·白玉蟾《冥鸿阁即事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白玉蟾《草亭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