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有似学仙难":学习写诗就像学习修仙一样艰难,
"炼句难於学炼丹":锤炼诗句甚至比学习炼丹还要困难。
"换骨脱胎君有诀":在诗歌创作中想要实现突破、达到全新境界,其中是有诀窍的,
"炷香特特扣诗坛":我怀着虔诚之心,点燃香火,专程来到诗歌的领域,想要探寻其中的奥秘。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学诗有似学仙难”,诗人开篇便以新奇的比喻,将学诗与学仙并置,在古人眼中,学仙需历经千辛万苦,突破重重关卡,方能领悟长生之道,此处诗人将学诗的难度与之相比,瞬间奠定了诗歌创作高深莫测的基调。紧接着“炼句难於学炼丹”,进一步强化这种艰难,炼丹过程本就复杂,需精心配比、掌握火候,而炼句竟比炼丹更难,生动凸显出诗歌创作中字句锤炼的不易,每一个词语的斟酌、每一句诗的打磨,都需耗费极大心血。“换骨脱胎君有诀”一句巧妙借用道家“换骨脱胎”的概念,在道家文化中,“换骨脱胎”象征着洗尽凡俗、超凡入圣的蜕变过程。诗人借此暗示,在诗歌创作领域,也存在着让作品实现质的飞跃的“秘诀”。这“诀”或许是灵感的迸发、创作技巧的升华,亦或是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感悟,它神秘而诱人,吸引着诗人不断探寻。尾句“炷香特特扣诗坛”,诗人描绘出自己怀着虔诚之心,点燃香火,郑重叩访诗坛的场景。“炷香”的细节,传递出对诗歌艺术的敬畏与尊崇,“特特”二字强调了这种拜访的专程与执着,展现出诗人渴望在诗歌创作领域有所突破,探寻诗歌艺术真谛的决心。
上一篇:宋·白玉蟾《过林灵素坟》
下一篇:宋·白玉蟾《三月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