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难":云游的生活太难了,
"云游难":太难了,
"万里水烟四海宽":茫茫天地间,水烟浩渺,四海辽阔无边。
"说着这般滋味苦":说起这云游的苦涩滋味,
"教人怎不鼻头酸":怎能不让人鼻子发酸、满心悲凉。
"初别家山辞骨肉":当初离别家乡、辞别亲人时,
"腰下有钱三百足":腰间只带了三百文钱。
"思量寻师访道难":想到寻师求道的路途如此艰难,
"今夜不知何处宿":今夜竟不知该到何处投宿。
"不觉行行三两程":不知不觉走了几里路,
"人言此地是漳城":有人说这里已是漳城。
"身上衣裳典卖尽":身上的衣裳都典卖光了,
"路上何曾见一人":一路上竟连一个可以求助的人都没遇见。
"初到孤村宿孤馆":初到这荒僻的村落,投宿在孤寂的客馆,
"鸟啼花落千林晚":只听见鸟儿啼叫,花瓣飘落,暮色笼罩着千万片树林。
"晚朝早膳又起行":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继续赶路,
"只有随身一柄伞":又只能撑着随身的一把伞。
"渐渐来来兴化军":脚步迟缓走向兴化军,
"风雨萧萧欲送春":风雨交加,萧瑟声中春天即将逝去。
"惟一空自赤毵瑉":唯有孤独的自己,衣衫褴褛,
"囊中尚有三两文":行囊中只剩零星几文钱。
"行得艰辛脚无力":跋涉得如此艰难,双腿已无力支撑,
"满身瘙痒都生虱":浑身瘙痒,连虱子都滋生出来。
"茫然到此赤条条":茫然来到此处,身无长物,
"思欲归乡归未得":想要回到家乡,却无法实现。
"争奈旬余守肚饥":十多天来只能忍饥挨饿,
"埋名隐姓有谁知":隐姓埋名,又有谁知晓我的存在。
"来到罗源兴福寺":漂泊到罗源的兴福寺,
"遂乃捐身作仆儿":无奈之下只好投身做仆役谋生。
"初作仆时未半月":刚做仆役不到半个月,
"复与僧主时作别":又不得不与寺中僧主辞别。
"火云飞上支提峰":炽烈的火云仿佛烧上了支提峰顶,
"路上石头如火热":路上的石头热得像火一样。
"炎炎畏日正烧空":炎炎烈日仿佛要把天空烧穿,
"不堪赤脚走途中":赤脚走在途中实在难以忍受。
"一块肉山流出水":浑身的汗水像山一样流淌,
"岂曾有扇可摇风":却连一把扇子都没有,无法招来一丝凉风。
"且喜过徐三伏暑":幸而总算熬过了三伏的酷暑,
"踪迹于今复剑浦":如今又辗转来到了剑浦。
"真个彻骨彻髓贫":真是穷到了彻骨彻髓的地步,
"荒郊一夜梧桐雨":荒郊野外又遭遇了一夜的梧桐秋雨。
"黄昏四顾泪珠流":黄昏时分,环顾四周,不禁泪水横流,
"无笠无蓑愁不愁":没有斗笠、没有蓑衣,这怎能不让人发愁。
"偎傍茆檐待天晓":蜷缩在茅草屋檐下等待天亮,
"村翁不许住檐头":却被村翁驱赶,不许在檐下停留。
"闻说建宁人好善":听说建宁一带的人乐善好施,
"特来此地求衣饭":特意赶来这里祈求衣食温饱。
"耳边但闻惭愧声":耳边只听见人们说着“惭愧”,
"阿谁可具慈悲眼":可哪有一个人肯用慈悲的眼光看待我。
"忆着从前富贵时":想起从前富贵的日子,
"低头看鼻皱双眉":再低头看看如今的落魄模样,不禁眉头紧皱。
"家家门首空舒手":挨家挨户伸手求助,
"那有一人怜乞儿":却没有一个人可怜我这个乞丐。
"福建出来到龙虎":从福建漂泊到龙虎山,
"上清宫中谒宫主":前往上清宫拜谒道观的主持。
"未相识前求挂搭":与道观众人尚未相识,便请求借宿,
"知堂嫌我身繿缕":却被知堂嫌弃衣衫破烂。
"恰似先来到武夷":就像先前到武夷山时,
"黄冠道士叱骂时":被道士叱骂驱赶一样。
"些儿馊饭冷熟水":只给我一点馊饭和冷开水,
"道我孤寒玷辱伊":还骂我孤寒贫贱,玷辱了他们。
"江之东西湖南北":从长江东西到湖南湖北,
"浙之左右接西蜀":从浙江周边到四川西部,
"广闽淮海数万里":从广东福建到淮海地区,跋涉数万里,
"千山万水空碌碌":历经千山万水,却只是空忙一场。
"云游不觉已多年":不知不觉已云游多年,
"道友笑我何风颠":道友们笑我为何如此疯癫。
"旧游经复再去来":曾经走过的路反复往返,
"大事忽忽莫怨天":求道大事虽仍渺茫,却不怨天尤人。
"我生果有神仙分":我生来若真有修仙的缘分,
"前程有人可师问":自会在前方遇到可拜师求教的人。
"于今历练已颟顸":如今历经种种磨难,虽看似糊涂笨拙,
"胸中不着一点闷":胸中却无一丝烦忧。
"记得兵火起淮西":记得淮西爆发战乱,
"凄凉数里皆横尸":数里之地满目凄凉,横尸遍野。
"幸而天与残生活":幸而上天留我一条残命,
"受此饥渴不堪悲":却仍要忍受饥渴之苦,悲苦难言。
"记得武林天大雪":记得在杭州遇到大雪,
"衣衫破碎风刮骨":衣衫破碎,寒风如刀割骨。
"何况身中精气全":更何况我身体强健、精气充沛,
"犹自冻得皮迸血":仍然被冻得皮肤开裂、鲜血渗出。
"又思古庙风雨时":又想起在风雨交加的古庙中,
"香炉无火纸钱飞":香炉里没有香火,纸钱在风中乱飞。
"神号鬼哭天惨惨":风声如神鬼号哭,天空一片凄惨,
"露冷云寒猿夜啼":冷露寒云笼罩,猿猴在深夜哀啼。
"又思草里卧严霜":又想起躺在布满严霜的草丛中,
"月照苍苔落叶黄":月光照着苍苔和枯黄的落叶。
"未得些儿真受用":始终未能得到修行的真谛,
"如何禁得不凄凉":又怎能不感到凄凉。
"偶然一日天开眼":忽然有一天,上天终于眷顾,
"陈泥丸公知我懒":陈泥丸公知晓我求道的诚意。
"癸丑中秋野外晴":癸丑年中秋,野外天气晴朗,
"独坐松阴说长短":我与陈泥丸公独坐松荫下,谈论求道的奥秘。
"元来家里有真金":原来修行的真谛就在自己心中,
"前日辛勤枉用心":从前的辛苦寻觅都是白费心思。
"即得长生留命诀":如今得到了长生不老的秘诀,
"结茆静坐白云深":便在白云深处结庐而居,静心修行。
"炼就金丹亦容易":原来炼成金丹并非难事,
"或在山中或在市":无论在山中隐居还是在市井生活,皆可修行。
"等闲作此云游歌":随意写下这首《云游歌》,
"恐人不识云游意":只怕世人不理解我云游求道的深意。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云游难,云游难,万里水烟四海宽。说著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头酸”,诗人连用两个“云游难”,如声声长叹,直抒胸臆,将云游之路的艰难直白道出。茫茫天地间,水烟弥漫,四海无垠,寻师访道的征程被这浩渺景象衬托得愈发艰难,苦涩滋味涌上心头,令人心酸。“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师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诗人回忆初离家乡,虽怀揣些许钱财,可踏上求道之路后,对未来的迷茫瞬间袭来,不知何处能觅得今晚的栖身之所,这份漂泊无依之感跃然纸上。“不觉行行三两程,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一路前行至漳城,钱财用尽,甚至不得不典卖衣裳,而旅途中竟连个可求助之人都难寻,愈发凸显出其处境的艰难与孤独。“初到孤村宿孤馆,鸟啼花落千林晚。明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随身一柄伞”,初到孤村,投宿孤馆,傍晚时分,鸟啼花落,更添凄凉。次日清晨,又只得撑着唯一的伞继续赶路,生活的窘迫尽显。“渐渐来来兴化军,风雨萧萧欲送春。惟一空自赤毵珉,囊中尚有三两文。行得艰辛脚无力,满身瘙痒都生虱”,在前往兴化军的途中,风雨交加,行囊渐空,身无分文,双脚因长途跋涉而无力,甚至身上长满虱子,身体与精神都遭受着极大折磨。“茫然到此赤条条,思欲归乡归未得。争奈旬馀守肚饥,埋名隐姓有谁知。来到罗源兴福寺,遂乃捐身作仆儿。初作仆时未半月,复与僧主时作别”,处境愈发艰难,想归乡而不得,为求生存,到罗源兴福寺做仆役,可短短半月便又被迫离开,命运的波折令人唏嘘。“火云飞上支提峰,路上石头如火热。炎炎畏日正烧空,不堪赤脚走途中。一块肉山流出水,岂曾有扇可摇风”,夏日里,前往支提峰的路上,烈日似火,石头滚烫,诗人赤脚行走,酷热难耐,却连把扇子都没有,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且喜过除三伏暑,踪迹于今复剑浦。真个彻骨彻髓贫,荒郊一夜梧桐雨。黄昏四顾泪珠流,无笠无蓑愁不愁。偎傍茆檐待天晓,村翁不许住檐头”,熬过酷暑到剑浦,却又遭遇荒郊秋雨,无笠无蓑,想在屋檐下避雨还遭村翁拒绝,人间的冷漠让诗人泪洒黄昏。“闻说建宁人好善,特来此地求衣饭。耳边但闻惭愧声,阿谁可具慈悲眼。忆着从前富贵时,低头看鼻皱双眉。家家门首空舒手,那有一人怜乞儿”,听闻建宁人善良,前去求衣饭,却无人怜悯,回忆起从前的富贵,更觉当下的落魄,世态炎凉尽显。“福建出来到龙虎,上清宫中谒宫主。未相识前求挂搭,知堂嫌我身褴缕。恰似先来到武夷,黄冠道士叱骂时。些儿馊饭冷熟水,道我孤寒玷辱伊”,从福建到龙虎山,再到武夷山,在道观求宿,却因衣衫褴褛遭人嫌弃,甚至只能得到些馊饭冷汤,还被道士辱骂,受尽冷眼与侮辱。“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风颠。旧游经复再去来,大事忽忽莫怨天”,诗人回顾自己走过大江南北数万里,历经千山万水,多年的云游生活让道友觉得他疯癫,可他却认为这一切皆是求道的历练,不怨天尤人。“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师问。于今历练已颟顸,胸中不著一点闷。记得兵火起淮西,凄凉数里皆横尸。幸而天与残生活,受此饥渴不堪悲。记得武林天大雪,衣衫破碎风刮骨。何况身中精气全,犹自冻得皮迸血。又思古庙风雨时,香炉无火纸钱飞。神号鬼哭天惨惨,露冷云寒猿夜啼。又思草里卧严霜,月照苍苔落叶黄。未得些儿真受用,如何禁得不凄凉”,诗人坚信自己有求道的缘分,回顾往昔经历的战火、风雪、饥寒、古庙惊魂、霜夜卧草等诸多苦难,未得修行真意前,满心皆是凄凉。“偶然一日天开眼,陈泥丸公知我懒。癸丑中秋野外晴,独坐松阴说长短。元来家里有真金,前日辛勤枉用心。即得长生留命诀,结茆静坐白云深。炼就金丹亦容易,或在山中或在市。等闲作此云游歌,恐人不识云游意”,偶然的机会,诗人得遇陈泥丸公,获授长生留命诀,顿悟原来修行的真谛一直就在身边,之前的辛苦寻觅都白费了心思。此刻他明白,炼就金丹并非难事,无论山中还是市井皆可修行。最后作此《云游歌》,是担心世人不理解他云游求道的深意,实则也在告诫后人,求道之路虽艰,但只要坚定信念,终能寻得真意。
上一篇:宋·白玉蟾《自赞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