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东来暖如嘘":春风从东方吹来,温暖如叹息般轻柔,
"过拂我面撩我裾":轻轻掠过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
"不知我心老有异":它不知我已年老心境大变,
"亦欲调我儿女如":竟想把我的儿女也当作春花般调理。
"庭前花枝笑自爱":庭院前的花枝自顾自地绽放娇艳,
"风里草力更相扶":风中的草叶在风中互相搀扶着挺立。
"旁林曲树足飞鸟":林间弯曲的枝干足以让飞鸟栖息,
"不问燕雀鸱鸢乌":它们从不在乎燕雀、鹞鹰、乌鸦混居一地。
"求雌要截各有意":鸟儿们求偶交配各有各的意图,
"岂但斗竞争春呼":岂止是为争夺春光而喧闹争斗不息。
# 斗:原作闻,据明本改。
"春巢成多夏卵众":春天的鸟巢越筑越多,夏天的鸟蛋堆积成群,
"明年计此更有余":明年算来数量只会更加惊人。
"非唯喧呼乱人耳":它们不仅鸣叫扰人清梦,
"渐恐巢穴妨人居":渐渐连筑巢都快侵占了人类的屋檐。
"收残射中岂无道":想射落几只平息喧嚣并非没有门道,
"我亦力可弯长弧":我也能用力拉开长弓瞄准目标。
"林深枝曲矢不入":可林间枝叶茂密如网,箭矢难以穿行,
"况弓待借家所无":更何况家中根本没有可借的弓箭。
"行吁坐盼不可奈":我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毫无办法,
"安得静默投身俱":只盼能化作飞鸟,从此沉默地融入这片天地。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春风东来暖如嘘,过拂我面撩我裾”两句描写春风自东方而来,温暖如同轻吹。一个“嘘”字,生动形象地赋予春风人的气息,让春风的温暖之感跃然纸上;“拂”和“撩”两个动词,细腻地描绘出春风轻柔拂过脸颊、撩动衣襟的姿态,将春风的温柔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全诗奠定了春日和暖的基调。“不知我心老有异,亦欲调我儿女如”两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埋怨春风似乎不懂得自己已非年少,仍像对待孩童般戏弄自己,看似是对春风的嗔怪,实则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因岁月流逝而产生的感慨,以及内心与外界春日欢快氛围的微妙隔阂。“庭前花枝笑自爱,风里草力更相扶”两句是对庭院春景的描绘。“笑自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枝以人的神态,生动展现出花枝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自得其乐的模样;“更相扶”则写出风中的草相互依偎扶持的情景,通过对花枝和草的描写,凸显出春日里草木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旁林曲树足飞鸟,不问燕雀鸱鸢乌”两句描写树林中的景象。诗人点明树林中弯曲的树枝上栖息着众多飞鸟,且不论燕雀还是鸱鸢乌鸦,都在这春日树林中占据一席之地,展现出树林中鸟类的繁多,进一步渲染出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也暗含着大自然的包容。“求雌要雄各有意,岂但斗竞争春呼”两句,诗人对飞鸟的行为进行揣测和描述,指出它们求偶各有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在春天里争鸣喧闹。此句由表及里,深入到飞鸟的情感和行为动机层面,为下文写飞鸟带来的困扰埋下伏笔,也增添了诗歌的思考深度。“春巢成多夏卵众,明年计此更有馀”两句,诗人根据春日飞鸟筑巢的情景,推测夏季鸟卵众多,且预计明年飞鸟数量会更多。这是诗人基于自然规律的合理想象,为后文表达对飞鸟过多可能带来问题的担忧做了铺垫,体现出诗人观察的细致和思维的缜密。“非唯喧呼乱人耳,渐恐巢穴妨人居”两句,诗人直接点明对飞鸟的忧虑,指出飞鸟不仅喧闹嘈杂扰乱人的听觉,还担心它们过多的巢穴会妨碍人们的生活起居。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思考直白地表达出来,使诗歌的主题从单纯的春日景象描写转向对实际生活问题的关注。“收残射中岂无道,我亦力可弯长弧”两句,诗人表示并非没有办法将这些飞鸟射落,自己也有力气拉开长弓。此句展现出诗人面对飞鸟困扰时想要采取行动的决心,凸显出诗人面对问题时的主动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飞鸟带来的困扰之大。“林深枝曲矢不入,况弓待借家所无”两句,诗人话锋一转,道出无奈。虽然有射鸟的想法和力气,但树林幽深、树枝弯曲,箭矢难以射中飞鸟,更何况家中没有弓,还需要向别人借。通过这样的转折,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想法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无奈,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行吁坐盻不可奈,安得静默投身俱”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无论行走还是静坐,都对飞鸟的喧闹无可奈何,发出感慨,希望能寻得一处安静之地投身其中。将诗人面对无法解决的困扰时的无奈与渴望宁静的心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烦躁与无奈。
上一篇:宋·王令《山中》
下一篇:宋·王令《何处难忘酒十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