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zhū
chāng
shū

朝代:宋作者:王令浏览量:1
láo
láo
shuí
cóng
yào
yǒu
tián
yuán
zhōng
shuāi
wèi
yòu
shuí
shī
fēng
qióng
tōng
sān
nián
xìng
kàn
qiū
wàn
guī
xīn
duàn
péng
zhī
yǒu
shì
cháo
jiě
cán
shū
lǎn
shèn
yáng
xióng

译文

忙碌又恍惚不知该追随谁,只希望有田园去度过余生。衰败的世俗不知谁得到谁失去,期望与你一同坚守古风,无论穷达。三年来客居他乡的兴致就像看着秋天的叶子(渐渐消逝),万里归乡的心就像寄托在断根的飞蓬上。知道会有世人嘲笑却无意解释,自感惭愧比扬雄还要疏懒。

逐句剖析

"劳劳忽忽欲谁从":忙碌又恍惚不知该追随谁,

"要有田园去自终":只希望有田园去度过余生。

"衰俗未佑谁得失":衰败的世俗不知谁得到谁失去,

"古风期与子穷通":期望与你一同坚守古风,无论穷达。

"三年客兴看秋叶":三年来客居他乡的兴致就像看着秋天的叶子(渐渐消逝),

"万里归心寄断蓬":万里归乡的心就像寄托在断根的飞蓬上。

"知有世嘲无意解":知道会有世人嘲笑却无意解释,

"自惭疏懒甚扬雄":自感惭愧比扬雄还要疏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寄朱昌叔》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王令写给朱昌叔的赠诗。前两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感慨衰败世俗的得失难辨,同时体现出与友人坚守古风的期许。颈联诗人借秋叶、断蓬等意象抒发了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和归心似箭的急切。尾联以扬雄自比,表达了自己疏懒的性格以及对世间嘲笑无意辩解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思考,又有对友人的深情,体现了北宋诗歌注重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劳劳忽忽欲谁从,要有田园去自终”,这两句诗中“劳劳忽忽”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忙碌、恍惚的状态,“欲谁从”则表达出一种迷茫和孤独感。“要有田园去自终”直接表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摆脱尘世的纷扰,在田园中度过余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颔联“衰俗未知谁得失,古风期与子穷通”,这两句诗中“衰俗”指衰败的世俗,“未知谁得失”反映出诗人对世俗是非得失的迷茫和思考。“古风”代表古代的风尚和道德准则,“期与子穷通”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朱昌叔坚守古风、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相互支持的深厚情谊,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真挚友情的珍视。颈联“三年客兴看秋叶,万里归心寄断蓬”,这两句诗中“三年”强调了客居他乡的时间之长,“秋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看着秋叶,感慨自己的客居生活如同秋叶般渐渐消逝。“万里”突出了家乡的遥远,“断蓬”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漂泊无依的状态,归心就像断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心似箭的急切。尾联“知有世嘲无意解,自惭疏懒甚扬雄”,这两句诗中“知有世嘲”表明诗人清楚世间对自己的嘲笑和不理解,“无意解”则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不愿意去计较这些世俗的看法。“自惭疏懒甚扬雄”中,扬雄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以好学深思、不慕荣利著称,但诗人却自惭比扬雄还要疏懒,既表现出诗人的谦逊,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令《翩翩弓之张兮诗三章寄王介甫》

下一篇:宋·王令《效退之青青水中薄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