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mǎn
quán

朝代:宋作者:王令浏览量:1
lóu
qián
ǎi
àn
píng
lín
lóu
shàng
rén
chóu
shēn
wèi
yún
néng
zuò
cóng
lái
qiū
duō
yīn
sān
nián
mèng
guī
西
fēng
lǎo
zhuàng
xīn
zuò
xīn
shēng
hèn
zhí
xián
xiān
duàn
lèi
yíng
qín

译文

暮色中的楼前,雾霭笼罩着远处的树林,独倚高楼的人儿,愁思愈发深沉。天边那几片薄云,未必能化作甘霖,就像这萧瑟秋季,总是阴霾阵阵。三年羁旅如梦,归途早已难寻,一夜西风呼啸,壮志消磨殆尽。想谱新曲倾诉这满怀憾恨,未及弹奏琴弦先断,唯有泪洒瑶琴。

逐句剖析

"楼前暮霭暗平林":暮色中的楼前,雾霭笼罩着远处的树林,

"楼上人愁意思深":独倚高楼的人儿,愁思愈发深沉。

# 意思:嘉业堂本作思意。

"未必薄云能作雨":天边那几片薄云,未必能化作甘霖,

"从来秋日自多阴":就像这萧瑟秋季,总是阴霾阵阵。

"三年客梦迷归路":三年羁旅如梦,归途早已难寻,

"一夜西风老壮心":一夜西风呼啸,壮志消磨殆尽。

"欲作新声寄遗恨":想谱新曲倾诉这满怀憾恨,

"直弦先断泪盈琴":未及弹奏琴弦先断,唯有泪洒瑶琴。

# 直弦先断泪盈琴: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国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和理解他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没有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寄满子权》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时年二十二岁的王令正在天长束氏学塾担任伴读。诗人羁旅他乡已届三载,深感壮志难酬,适值秋风萧瑟之际,忆及同乡挚友满执中(字子权)昔日相互切磋、共勉之谊,遂赋此诗以寄怀。诗中既抒发了诗人困顿场屋的郁结之情,又展现了其不甘沉沦的昂扬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寄友诗。诗中描绘了楼前暮霭笼罩平林、秋日多阴的萧瑟景象,借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的感慨,写出漂泊思乡之愁、壮志未酬之愤及对友人的思念,营造出孤寂沉郁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秋日傍晚,诗人独倚高楼。抬眼望去,楼前那片平林,已被沉沉暮霭悄然笼罩,朦胧而暗淡。在这苍茫暮色里,他心中愁绪如织,思念似缕,不仅感叹时光匆匆流逝,更在这异乡客地,深深怀念着友人满子权。前句简洁勾勒出地点与时间,后句则精准捕捉当下心境,为全诗定下了沉郁哀伤的基调。颔联“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乃即景生情之妙笔。诗人凝视天际,那几缕薄云悠悠飘浮,他料想,这般稀薄的云彩,恐难化作甘霖洒落人间。又念及此刻已至秋季,秋天向来多是阴沉天气。他不禁自比这天空薄云,一介书生,虽有济世之志,又怎能在这世道兴云作雨?当时的局势,恰似这多阴的秋日,前途未卜,不知何时方能拨云见日。往昔年少,他与满子权皆胸怀壮志,欲济天下。他曾赞满子权诗作有“万古晴天雾雳飞”的奇思豪情。如今面对这阴沉秋景,他满心忧虑,不知友人将如何应对,如何在这艰难时世中安排自己的生活。想到此处,他愈发觉得自己与满君虽都有“神龙攀白日,挟雨万里飞”的凌云壮志,却如同薄云难载神龙,难以展翅高飞,唯有无奈长叹。颈联“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转而叙说自身近况。诗人在天长束氏家塾已度过三年时光,束家因怜悯其贫寒,邀他伴读。虽东家束伯仁待他不薄,让他暂免饥寒,但终究非长久之计。在这穷困潦倒、一贫如洗的困境中,他发出“三年客梦迷归路”的怅惘之叹。诗人本是胸怀大志、坚守操守之人,在天长时,“虽贫不应举”“不干仕”,秉持“虽穷贱死而不回”的信念。他深知当时“天下无道”,即便谋得官职,也难以实现“有功于天下”的抱负。“一夜西风老壮心”,此句不只是抒发怀才不遇之哀怨,更饱含着政治抱负难酬的激愤。本就壮志难伸,又经一夜西风劲吹,心中那曾经炽热的壮志,仿佛被霜雪侵蚀,只剩下壮志已老的沉痛哀伤。尾联“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诗人情感愈发深沉。他并非消极避世之人,即便身处贫穷、饥饿、困厄之境,也一直试图将悲痛融入诗歌,寄托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此时“欲作新声”,亦是为此。他将新声中欲倾诉的心志称作“遗恨”,足见内心哀痛之深。可他又深感知音难觅,满子权兄弟虽与他至交,同样心怀壮志,却也同处下层,无力相助。故而才有“直弦先断泪盈琴”的悲叹。曲调未起,琴弦已断,正如他在《哭诗六章》中所写“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终”“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他日夜悲歌,只为向知己倾诉这满腔衷曲,尽显内心的悲怆与凄凉。

3. 作品点评

全诗惜时光匆匆易逝,感壮志郁郁难酬,伤客居境地凄凉,慨知音寥寥难遇,道尽彼时有志贫士的共同遭际,颇具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令《金山寺》

下一篇:宋·王令《寄介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