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丛祠":在古老的房屋和丛生的祠堂旁,
"孤舟野渡":一只孤零零的小船停靠在野外的渡口。
"长年与客分携处":这里是长年以来与客人分别的地方。
"漠漠愁阴岭上云":山岭上弥漫着令人忧愁的阴云,
"萧萧别意溪边树":溪边的树木也仿佛带着萧萧的离别之意。
"我已北归":我已经要向北归去,
"君方南去":你却正要往南而行。
"天涯客里多岐路":在这天涯漂泊的旅途中,充满了许多岔路。
# 岐:一作“歧”。
"须君早出瘴烟来":希望你能早日走出那瘴气弥漫的地方,
"江南山色青无数":江南有着数不清的青山美景在等着你。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词。通过描述送别的场景、自身与友人的行程,以及对友人的叮嘱,体现了作者与刘子思分别时的不舍之情,表达了对友人在南方旅途的担忧,以及希望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福。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作者用“漠漠愁阴”的岭上云、“萧萧”的溪边树,营造出阴沉、萧瑟的氛围,将内心的离愁别绪融入景色之中,使景中含情,情因景显,生动地展现出送别时的哀伤氛围。直抒胸臆:“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直接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希望友人能尽快脱离南方的瘴气之地,回到景色秀丽的江南,情感真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对友人的关怀。融情于景:把离别的悲愁融入阳岭上的漠漠愁云、山溪边的萧萧树木等景色之中,如“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江南山色青无数”等句同样景中寓情,含蕴深厚。
3. 分段赏析
词的开篇以“古屋丛祠”起笔,描绘出极为荒凉凄清的送别环境——古老祠堂断瓦残垣,四周怪柏参天、杂草丛生,野渡口鸟雀喧闹,孤舟横于水面,虽为粗线条勾勒,却以极具画面感的意象组合,营造出荒芜萧瑟的氛围,同时巧妙化用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与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句,拓展了意境深度,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离别点题与情景交融:“长年与客分携处”点明此处不仅是当下送别之地,更是过往多次与友人分离之所,赋予场景深厚的情感积淀。“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两句,词人将离别的悲愁巧妙融入景致,以“漠漠”形容阳岭上空乌云广漠惨淡,“萧萧”描摹山溪边风吹树叶之声,饱含离情别绪,景中含情,情因景生,生动地表达出对即将远去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下片起笔,词人基于自身被贬桂林又遭谗落职的经历,对挚友刘子思被贬瘴疠之地充满同情与担忧。“天涯客里多岐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三句,既实写友人南行路途艰险,又暗喻人生世路的艰难坎坷,这是词人多年羁旅与仕宦生涯的经验凝练,饱含历尽沧桑的深沉感慨。殷切期盼:歇拍二句“我已北归君又南,青山只在白云边”,通过今昔对比与南北行踪对照,表达出词人对友人的殷切期盼。“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词人盼愿友人能早日脱离烟瘴之地,重返风景秀丽的江南,真挚的关怀与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4. 作品点评
张孝祥的《踏莎行・送别刘子思》从离情别绪题材角度看,并非超卓之作。但在其《于湖词》中别具特色,他存词一百七十余首,送别之作虽多,如此深沉的却少见。其后期词因贬谪岭南和宦海浮沉的经历,相比前期骏发踔厉、议论风生的风格,更注重写景绘情,该词“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江南山色青无数”等句,景中寓情、融情于景,含蕴深厚,颇具佳致。
上一篇:宋·张孝祥《好事近·万瓦雪花浮》
下一篇:宋·张孝祥《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