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元宵佳节。
"凤楼相对鳌山结":华丽的凤楼与鳌山灯彩遥遥相对,连成一片。
# 鳌山:宋时元宵节结彩灯堆叠为山形,称为鳌山。
"鳌山结":鳌山与凤楼相接,灯火辉煌。
"香尘随步":游人的足迹扬起香气,
"柳梢微月":柳树枝头挂着朦胧的月色。
"多情又把珠帘揭":多情之人再次掀起珠帘。
"游人不放笙歌歇":游人沉醉歌舞,不愿让笙箫歌声停歇。
"笙歌歇":歌舞终了。
"晓烟轻散":晨雾渐渐消散,
"帝城宫阙":京城宫阙显露在晨光中。
# 帝城:此指临安。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凤楼相对鳌山结”中,“凤楼”“鳌山”是元夕灯景的典型意象——凤楼指华美的楼阁,鳌山为彩灯堆叠如山的灯景,“相对结”写出二者相映成趣的热闹场景;“鳌山结”重复,强化灯山稳固、繁盛的视觉印象。“香尘随步,柳梢微月”则以细节补充画面:游人脚步带起轻扬的香尘,柳梢头挂着一轮微亮的月亮,将热闹的人间烟火与柔和的自然夜色结合,既有节日的欢腾,又有静谧的诗意。下片转向人物与情感的流动。“多情又把珠帘揭”中,“多情”二字点出游人沉浸节日的心境——忍不住揭开珠帘,探身观赏;“游人不放笙歌歇”则以“不放”二字,写出众人沉醉歌舞、不愿散场的热情,将元夕夜的热闹推向高潮。末句“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阙”笔锋一转:当笙歌渐止,晨雾轻轻飘散,远处帝城的宫阙轮廓显现,暗示夜已深、狂欢将尽。“晓烟轻散”的朦胧与“帝城宫阙”的庄严形成对比,既呼应了时间的流逝,又在热闹余韵中添一丝静谧,暗含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淡淡感慨。
下一篇:宋·张孝祥《鹊桥仙·为老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