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满蘅皋":秋色弥漫在长满杜蘅的水边高地,
"烟芜外、":烟雾笼罩的荒草外、
"吴山历历":吴地的山峦清晰可见。
"风乍起、":忽然刮起风来、
"兰舟不住":木兰船不停摇晃,
"浪花摇碧":浪花翻卷,摇荡出一片碧色。
"离岸橹声惊渐远":离岸时橹声渐渐远去,令人心惊,
"盈襟泪颗凄犹滴":衣襟上满是泪水,凄楚地仍在滴落。
"问此情、":试问这种深情、
"能有几人知":能有几个人知道,
"新相识":不过是刚结识的人罢了。
"追往事":回忆往昔,
"欢连夕":曾有无数欢乐的夜晚。
"经旧馆":如今重访旧地,
"人非昔":当年的人已不再如前。
"把轻颦浅笑":想起她那微微皱眉、浅浅含笑的模样,
"细思重忆":反复回想,细细追忆。
"红叶题诗谁与寄":当年红叶题诗,如今能托谁寄送,
"青楼薄幸空遗迹":那青楼里的薄情往事,只留下空荡荡的遗迹。
"但长洲、":只有长洲、
"茂苑草萋萋":茂苑一带的春草长得茂盛,
"愁如织":离愁别绪像乱麻一样交织在一起。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秋景起笔,渲染离别氛围。“秋满蘅皋,烟芜外、吴山历历”三句,先写秋意弥漫的水边高地,烟雾笼罩的荒草外,吴地的山峦清晰可见,勾勒出一幅空阔而略带萧瑟的秋景图,为后文的离情做铺垫。“风乍起,兰舟不住,浪花摇碧”转而写动态场景:风突然刮起,载着离人的兰舟随波摇晃,浪花翻涌如碧,画面由静转动,更添离别的动荡感。“离岸橹声惊渐远,盈襟泪颗凄犹滴”则聚焦细节:船桨声渐远,离人衣襟上的泪水仍不断滴落,“惊”字写出分离时的意外与不舍,“凄犹滴”以泪水的持续,强化了内心的哀伤。末句“问此情、能有几人知,新相识”以疑问收束上片,将这种难以言说的深情托出,即便初次相识,此刻的离情也足够深刻,无人能懂。下片转入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追往事,欢连夕。经旧馆,人非昔”四句,直述对往昔欢聚的追忆:曾经整夜相伴的欢乐,如今重访旧地,却只剩物是人非的怅惘。“把轻颦浅笑,细思重忆”进一步细化回忆,反复回想对方微微皱眉、浅浅含笑的模样,细节中满是眷恋。“红叶题诗谁与寄,青楼薄幸空遗迹”用典抒情:“红叶题诗”本是传递深情的雅事,如今却无人可寄;“青楼薄幸”原指男子的薄情,此处反用,暗指曾经的欢情如遗迹般空留,更添失落。结句“但长洲、茂苑草萋萋,愁如织”以景结情:长洲、茂苑的荒草萋萋,愁绪如乱麻交织,将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景象,余韵悠长。
下一篇:宋·张孝祥《苍梧谣·饯刘恭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