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yáng
liǔ
dōng
fēng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1
yáng
liǔ
dōng
fēng
hǎi
táng
chūn
qīng
chóu
rǎn
rǎn
lái
chù
jìng
jīng
fēi
jiá
dié
cóng
huí
táng
dòng
shī
湿
yuān
yāng
chè
cháng
cán
jīn
bái
zhǐ
chóu
yān
zhǔ
shí
yáng
tái
mèng
yún
shì
tīng
huá
biǎo
guī
lái

译文

东风吹拂着杨柳,春雨滋润着海棠。淡淡的愁绪缓缓升起,却不知从何处而来。弯曲的小路惊动了栖息的蛱蝶,它们从花丛中纷纷飞起,环曲的池塘边,鸳鸯伴侣被寒气打湿了羽毛。《霓裳羽衣舞》跳完了,《金缕曲》也唱到了尾声。蘼芜和白芷在烟雾弥漫的水渚边,仿佛也带着愁绪。不懂得阳台梦中那巫山云雨的柔情,不妨听听那华表柱上归来的仙鹤的鸣叫声。

逐句剖析

"杨柳东风":东风吹拂着杨柳,

"海棠春雨":春雨滋润着海棠。

"清愁冉冉无来处":淡淡的愁绪缓缓升起,却不知从何处而来。

"曲径惊飞蛱蝶丛":弯曲的小路惊动了栖息的蛱蝶,它们从花丛中纷纷飞起,

"回塘冻湿鸳鸯侣":环曲的池塘边,鸳鸯伴侣被寒气打湿了羽毛。

"舞彻霓裳":《霓裳羽衣舞》跳完了,

"歌残金缕":《金缕曲》也唱到了尾声。

"蘼芜白芷愁烟渚":蘼芜和白芷在烟雾弥漫的水渚边,仿佛也带着愁绪。

"不识阳台梦里云":不懂得阳台梦中那巫山云雨的柔情,

"试听华表归来语":不妨听听那华表柱上归来的仙鹤的鸣叫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杨柳东风》是南宋张孝祥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暮春时节的景色和词人的愁绪展开,上片以“杨柳东风,海棠春雨”描绘出暮春的景象;接着“清愁冉冉无来处”直接抒发词人淡淡的愁绪;而后“曲径惊飞蛱蝶丛,回塘冻湿鸳鸯侣”通过描写小径上惊飞的蝴蝶和池塘边被冻湿的鸳鸯,进一步烘托出愁绪;下片“舞彻霓裳,歌残金缕”写歌舞已毕,更添愁情;“蘼芜白芷愁烟渚”再次借景抒情;最后“不识阳台梦里云,试听华表归来语”用典,表达出复杂的情感。作品运用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语言优美含蓄。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绪和复杂情感,体现了南宋词在题材与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描绘了暮春时节杨柳在东风中摇曳、海棠在春雨中绽放的景象,以及小径上惊飞的蝴蝶、池塘边被冻湿的鸳鸯、蘼芜和白芷在烟雾弥漫的水渚边的情景,借暮春景象表达出内心的愁绪和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铺陈:上片中“杨柳东风,海棠春雨。清愁冉冉无来处。曲径惊飞蛱蝶丛,回塘冻湿鸳鸯侣”,词人先描绘了暮春时节杨柳在东风中摇曳、海棠在春雨中绽放的美好景象,接着直接抒发自己淡淡的愁绪,然后又描写了小径上惊飞的蝴蝶和池塘边被冻湿的鸳鸯。通过对这些景象和情绪的层层铺叙,全面地展现出暮春时节的氛围和词人内心的愁情,让读者能逐步深入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变化和当时的情境,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3. 分段赏析

上片“杨柳东风,海棠春雨。清愁冉冉无来处”开篇描绘出暮春时节,杨柳在东风中轻轻摇曳,海棠在春雨的滋润下绽放的美好景象。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词人却生出了淡淡的愁绪,这愁绪缓缓升起,却不知从何而来。通过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用美好的暮春景色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愁绪,使愁绪的表达更加突出。“曲径惊飞蛱蝶丛,回塘冻湿鸳鸯侣”描写曲折的小径上,惊起了一群蝴蝶,环曲的池塘边,鸳鸯伴侣被寒气打湿了羽毛。这两句通过对蝴蝶和鸳鸯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暮春时节的清幽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愁情。下片“舞彻霓裳,歌残金缕”写《霓裳羽衣舞》跳完了,《金缕曲》也唱到了尾声。歌舞已毕,更添愁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内心的惆怅。“蘼芜白芷愁烟渚”描绘蘼芜和白芷在烟雾弥漫的水渚边,仿佛也带着愁绪。这里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再次借景抒情,将词人的愁绪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愁绪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不识阳台梦里云,试听华表归来语”化用巫山神女和辽东鹤的典故,表达出词人对男女情思的不解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使整首词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孝祥《踏莎行·长沙牡丹花极小,戏作此词,》

下一篇: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