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重":小楼重重叠叠的。
"下帘栊":放下窗帘阻隔春景。
"万点芳心绿间红":万点红花在绿叶间绽放,似含芳心。
"秋千图画中":秋千静静悬在画般的景色里。
"草茸茸":春草柔软茂密,
"柳松松":柳丝蓬松轻盈,
"细卷玻璃水面风":微风轻拂,如玻璃般的水面泛起细浪。
"春寒依旧浓":春日的寒意依旧浓郁未消。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分段赏析
“小楼重。下帘栊。”首二句以简笔勾勒空间场景。“小楼重”之“重”,既写小楼层叠的物理形态,亦暗喻其静谧沉凝的氛围,为全词奠定幽寂基调;“下帘栊”是人物动作,帘子垂下,将室内外空间分隔,既形成视觉上的遮蔽,也暗示人物与外界的微妙疏离,为后文观景营造出“隔帘望春”的含蓄视角。两句语言质朴,却通过空间意象的营造,传递出一种内敛、沉郁的心理感受。“万点芳心绿间红。”此句聚焦庭院春色,以拟人化手法写繁花。“万点芳心”将花朵比作含情的心,赋予自然以生命温度,“绿间红”则以色彩对比勾勒出绿叶掩映、红花点缀的明丽画面,既符合春日景物特征,又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万点”极言花之繁多,与“绿间”的疏朗形成疏密对比,使画面层次丰富,仿佛可见花影摇曳的动态感,为静态的小楼场景注入生机。“鞦韆图画中。”此句由花景转向庭院中的秋千。“鞦韆”本是动态玩物,此处却以“图画中”定格为静态画面,暗示秋千无人晃动,处于闲置状态。这种动静的转化,既写出春日的闲适,也隐含时光的停滞——秋千空寂,似在追忆往昔热闹或期待未现的身影,为画面蒙上一层淡淡的怅惘。“草茸茸,柳松松。”下片开篇以叠词摹写春草与柳条。“茸茸”状草之柔软细密,“松松”状柳丝之蓬松轻盈,两组叠词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更通过触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将春草的温润、柳条的婀娜展现得淋漓尽致。草与柳的生机盎然,与上片“绿间红”的花影形成自然景物的呼应,共同构建出春日的蓬勃图景,却在轻快的笔触中暗藏情感的转折。“细卷玻璃水面风。”此句写春风拂动水面,以“玻璃”比喻春水的清透碧绿,精准捕捉水面的光洁质感;“细卷”二字状风之轻柔,仿佛可见微风掠过,水面泛起细微波纹,如玻璃般晶莹流转。动静结合的描写中,“细”字强调风的微弱,“卷”字又赋予风以动态,使无形之风化为可见之景,展现词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此句既是对上文“草”“柳”的环境补充,也为结句“春寒”埋下伏笔——微风虽轻,却带来丝丝冷意。“春寒依旧浓。”末句陡然收束,以气候描写传递体感与心感。“春寒”呼应前文的“细风”,点明时节虽春,寒意却未消褪;“依旧浓”之“依旧”,暗示寒意持续,既指现实中的气温,也暗喻内心的孤寂或怅惘如寒气般萦绕不散。
上一篇:宋·张孝祥《卜算子·万里去担簦》
下一篇:宋·张孝祥《水龙吟·望九华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