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zhú
·
·
guān
běn
zuō
西
yuán
zhú
xiǎo
shí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yún
yuè
wèi
fàng
mǎn
zhū
fēi
shǔ
yáo
àn
yíng
chuāng
tōu
shū
wéi
qiū
nóng
xián
zhù
tíng
yǐng
hǎo
fēng
jīn
xiù
xiān
zhī
jiāng
nán
rào
chóng
shān
xīn
zhī
mán
qián
nài
xiàng
dēng
qián
duò
lèi
cháng
duàn
xiāo
niáng
jiù
shū
yóu
zài
zhǐ
yàn
xìn
jué
qīng
xiāo
mèng
yòu

译文

浮云轻掩明月,未让月光洒满红漆门扉。鼠儿在暗处摇动墙壁,萤火虫穿过破窗,悄悄潜入书斋。秋意已深,我独自伫立,在庭院树影中。襟袖间忽感凉风,原是秋风最先知晓季节变换。夜已深至何时?江南路途绕过重重山峦,明知旧日相约已无可能实现。只得在灯前落泪,想起那位女子,她旧日辞去时的字迹。仍留在纸上。鸿雁音信断绝,清冷的夜里,连相见的梦都愈发稀少。

逐句剖析

"浮云护月":浮云轻掩明月,

# 浮云护月:指月亮被薄云遮盖。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夜宴》诗:“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

"未放满朱扉":未让月光洒满红漆门扉。

# 朱扉:红漆的门。老鼠在满角暗处恣意活动。

"鼠摇暗壁":鼠儿在暗处摇动墙壁,

# 鼠摇暗壁:老鼠在壁角暗处恣意活动。这是化用王安石《登宝公塔》诗:“鼠摇岑寂声随起”和崔涂《秋夕与王处士话别》诗:“虫声移暗壁,月色懂寒条。”

"萤度破窗":萤火虫穿过破窗,

# 萤度破窗:“萤度”二句:化用唐僧齐己《萤》诗:“透窗穿竹住还移……夜深飞过读书帏。”

"偷入书帏":悄悄潜入书斋。

"秋意浓":秋意已深,

"闲伫立、":我独自伫立,

"庭柯影里":在庭院树影中。

# 庭柯:庭院里的树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眄庭柯以怡颜。”

"好风襟袖先知":襟袖间忽感凉风,原是秋风最先知晓季节变换。

# 好风襟袖先知:化用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夜何其":夜已深至何时?

# 夜何其:夜深已是什么时候?语本:《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江南路绕重山":江南路途绕过重重山峦,

"心知谩与前期":明知旧日相约已无可能实现。

# 前期:早先的期约。,谩:一作漫。枉然,徒然。指心中已不存希望。

"奈向灯前堕泪":只得在灯前落泪,

# 奈:无奈。

"肠断萧娘":想起那位女子,

# 肠断萧娘:“肠断”二句:化用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萧娘,这里代指作者所爱的美人。

"旧日书辞":她旧日辞去时的字迹。

"犹在纸":仍留在纸上。

"雁信绝":鸿雁音信断绝,

# 雁信绝:书信断绝。古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清宵梦又稀":清冷的夜里,连相见的梦都愈发稀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园竹·官本作西园竹小石》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以秋夜怀人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铺陈,抒发羁旅漂泊中的孤寂与相思之苦。全词上片聚焦清秋夜色与书斋情境,下片转入时空交织的抒情,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化用前人诗意自然无痕,如“好风襟袖先知”暗引杜牧句,“肠断萧娘”化用杨巨源典故,同时通过“浮云护月”“庭柯影里”等意象构建冷寂意境。语言风格清丽典雅,以精工严密的措辞勾勒出秋夜的凄清与人物内心的褶皱,如“奈向灯前堕泪”直抒胸臆,而“旧日书辞犹在纸”则以物证情,强化相思的绵长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四园竹·官本作西园竹小石》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职期间所作。作者因薄宦京华、仕途沉浮,于元祐二年至绍圣四年(1087-1097)间秋夜怀人时写下此词,既抒发了对江南故人的深切思念,也暗含了宦海浮沉的失意与乡关难返的怅惘。既是对地理阻隔的实写,亦隐喻仕途与情感的双重困顿,最终以“清宵梦又稀”收束,道尽人生无常与相思无望的苍凉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词。全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书斋萧索之景与江南遥思之情的交织,主题聚焦于羁旅漂泊中的孤寂与刻骨相思,展现了词人面对仕途困顿与故人难逢时的深沉怅惘。

2. 写作手法

化用:“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化用杜甫“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又翻出新意,赋予浮云“护月”的主观色彩;“偷入书帏”化用齐己“夜深飞入读书帏”,以“偷”字增添灵动,巧妙融入词句,使表达更富韵味与文化底蕴。烘托:“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通过描写老鼠摇动墙壁、萤火虫飞进书斋等细节,从听觉、视觉角度烘托出室内寂静无人、环境凄清的氛围,衬托出主人公幽独寂寞的心境。情景交融:“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点明时令,词人独立树影下,感受到秋风先拂过襟袖,秋景与词人怀人伤感之情相互交融,既展现了清秋之景,又自然引出怀人之情设问:“夜何其”,借用《诗经》语句,以设问方式委婉道出词人夜深无眠的状态,“夜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呢”,暗示其因怀人而辗转难眠,巧妙引发读者对其心境的探寻。直抒胸臆:“心知谩与前期”,直接抒发词人内心感慨,直言与恋人先前约定重逢如今看来只是徒劳,岁月变迁,重逢之期难以实现,将其对感情的无奈与惆怅直白展现,真挚动人。

3. 分段赏析

该词上片,“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描绘秋夜景致,化用杜甫诗句以点明时节。词人别出心裁,赋予浮云“护月”的拟人化特质,让月色朦胧,与主人公怀人伤感情绪相呼应。“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对仗工整,前者写暗处声响,后者绘窗前光影,暗壁、破窗凸显居住环境简陋。鼠动萤飞,更衬出室内空寂,引发主人公幽冷孤寂之感。“偷入书帏”化用齐己诗句,“偷”字生动展现萤火虫悄然入内的动态。词人于寒夜陋室的见闻,将周遭的寂寥渲染得淋漓尽致。“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笔锋一转,既交代时令,又融入情感。主人公在静谧屋内难安,移步庭院,立于树影之下,清风袭来,秋意更浓。“好风襟袖先知”化用杜牧诗意,加一“先”字,突出人对风的敏锐感知,场景从室内转至室外。主人公于深秋独站庭院,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上片以景结情,自然过渡到下片的怀人内容。下片,“夜何其”化用《诗经》语句,以设问方式委婉表达主人公深夜未眠之态,暗示其因思念心上人而辗转难安。“江南路绕重山,心知谩与前期”,前句写景,勾勒出江南山峦叠嶂的画面,后句直抒胸臆,直言曾经与恋人的重逢约定恐难实现,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徒留无奈。正当情感抒发似要收束时,主人公瞥见恋人昔日书信,旧情复燃,新愁又起。“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堕泪”贯穿往昔与当下,先写落泪情状,再点明缘由。“萧娘”代指恋人,旧日书信犹在眼前,字字句句令人断肠,睹物思人,情难自抑。主人公渴望与恋人通信互诉衷肠,以解相思之苦。“雁信绝,清宵梦又稀”收尾,情感低沉。想要互通音信却音书断绝,本寄希望于梦中相见稍慰相思,可连梦都变得稀少。随着情感需求层层降低,相思之情却愈发浓烈,直至最后希望破灭,陷入极度绝望,词作在此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行文以景起笔,渐次转情,空间从室内延展至室外,将时间与空间巧妙交织。叙述中层层铺陈推进,情感表达如涟漪扩散,由浅入深,愈发浓烈。其谋篇布局严谨有序,情节发展曲折婉转,起承转合间尽显匠心 。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鼠摇”、“萤度”,于静夜怀人中见,有《东山》诗人之意。“犹在纸”一语惊人,是明明有“前期”矣,读结语则仍是“漫兴”。此等处皆千回百折出之,尤佳在拙朴。

清陈洵《抄本海绡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鹊桥仙令·歇指》

下一篇:宋·周邦彦《楚村道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