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yún
·
·
xiǎo
shí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qíng
lán
chǔ
diàn
nuǎn
huí
yàn
zhèn
shì
píng
shā
zhòu
jīng
chūn
zài
yǎn
jiè
wèn
shí
wěi
dào
shān
jiā
xiāng
yùn
shèng
fěn
shì
zhēng
zuò
yán
huá
qiān
wàn
tóu
yáng
liǔ
jiàn
jiàn
cáng
kān
jiē
qīng
jiāng
dōng
zhù
huà
西
liú
zhǐ
cháng
ān
xià
chóu
yàn
lán
fēng
fān
wěi
cháo
jiàn
shā
jīn
xiāo
zhèng
duì
chū
xián
yuè
bàng
shuǐ
驿
shēn
jiān
jiā
chén
hèn
chù
shí
shí
dēng
huā

译文

晴日山中的薄雾低低地铺满南方的旷野,春的气息最早从雁鸿翅下透露,它们结成阵势从沙滩上腾空而去。骤然惊知春天已经来到眼前,询问什么时候,能逐渐地进入深山。鲜花碧草,舒卷开合,天公以最大的粉饰力装点着争艳斗华的春天。那千丝万缕的田头道旁的杨柳,嫩条渐抽渐长便可藏遮栖鸦。可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装饰华美的游船向着京城,汴京进发。是酒宴已残,兴尽人散,还是愁那江风阵阵总是无休止地拍打翻卷着船头的旗尾,夕潮也汹涌而起溅湿了头上的乌纱。夜晚悬在江空上一弯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湾驿站、泊入芦苇深处。沉怨无法排遣,面对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

逐句剖析

"晴岚低楚甸":晴日山中的薄雾低低地铺满南方的旷野,

#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暖回雁翼":春的气息最早从雁鸿翅下透露,

# 雁翼:雁的两翅。,暖回:隐喻政治形势的突然转变。

"阵势起平沙":它们结成阵势从沙滩上腾空而去。

"骤惊春在眼":骤然惊知春天已经来到眼前,

"借问何时":询问什么时候,

# 借问:询问什么时候。

"委曲到山家":能逐渐地进入深山。

# 委曲:曲折延伸。

"涂香晕色":鲜花碧草,舒卷开合,

"盛粉饰、争作妍华":天公以最大的粉饰力装点着争艳斗华的春天。

# 妍华:指美艳,华丽。

"千万丝、陌头杨柳":那千丝万缕的田头道旁的杨柳,

# 陌头:路上;路旁。

"渐渐可藏鸦":嫩条渐抽渐长便可藏遮栖鸦。

"堪嗟":可叹,

# 堪嗟:感叹词。

"清江东注":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

# 清江:夷水,既可指清澈的江水,又可特指湖北省境内流入长江的一段江水。

"画舸西流":装饰华美的游船向着京城,

# 画舸:装饰华美的游船。

"指长安日下":汴京进发。

"愁宴阑、风翻旗尾":是酒宴已残,兴尽人散,还是愁那江风阵阵总是无休止地拍打翻卷着船头的旗尾,

# 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潮溅乌纱":夕潮也汹涌而起溅湿了头上的乌纱。

# 乌纱:指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制成,始于东晋宫官著乌纱帢,后经改制,隋代时帝王、贵臣亦多戴之;至唐宋已行于民间,不论贵贱水驿:水中驿站。

"今宵正对初弦月":夜晚悬在江空上一弯弦月,

"傍水驿、深舣蒹葭":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湾驿站、泊入芦苇深处。

# 蒹葭: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喻微贱。

"沉恨处":沉怨无法排遣,

"时时自剔灯花":面对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

#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羁旅抒怀之作。全词以时序变换为经,以情感递进为纬,上阕描绘初春时节杨柳抽芽的清新景象,下阕刻画深秋之际水草蔓长的萧瑟景致,这一春一秋的景物对照,一荣一谢的时序更迭,不仅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更暗寓着人生际遇的起伏变迁。词人将对山水风光的咏叹与羁旅情怀相融合,由赏爱春光的愉悦,渐次转入对羁旅艰辛的孤愤,展现了周邦彦词作中特有的时空意识和深沉的生命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周邦彦的仕途经历与北宋新旧党争紧密相连。宋神宗时期,他凭借《汴都赋》对新法的赞颂获得赏识,被擢为太学正。神宗驾崩后,哲宗继位初期由宣仁太后主政,旧党得势;待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重新启用新党人士。在此政治背景下,周邦彦得以重返汴京,并应哲宗之命再次进献《汴都赋》。这首词正是词人在荆州羁留期间,身处政治漩涡中的抒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羁旅词作,通过描绘楚地山水四季变幻的景致,抒发了词人漂泊途中由赏春之喜渐转为羁旅之愁的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用典:“指长安日下”此句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的典故。“长安”在唐代指都城,此处借指北宋汴京(东京);“日下”既指太阳之下,又暗喻帝王居所(京都),象征权力中心。通过“长安日下”的代称手法,既点明词人西行赴京的行程,又隐含对政治中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向往,又暗含对仕途风险的忧虑。对比:初春“杨柳藏鸦”的生机与深秋“蒹葭”“初弦月”的萧瑟形成季节反差,强化羁旅之愁。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以婉转笔法描绘春回大地的盎然生机。开篇“暖回雁翼”的“回”字运用使动用法,赋予春天以主动唤醒万物的力量——温暖的气息催动鸿雁振翅北归,悄然传递出春的讯息。“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三句由自然景象转入人间春色。随后笔锋一转,着笔刻画眼前初春图景。尤其“渐渐可藏鸦”一句,看似平实却蕴含灵动之美:诗人并未实写乌鸦藏匿,而是以“可”字点出杨柳新芽初绽、渐趋繁茂的态势,暗示不久后便能藏鸦的盎然春意。这一笔不仅勾勒出鲜活的视觉画面,更巧妙地将原本不讨喜的乌鸦融入春日氛围,使其沾染上春天的美好气息,体现了词人化寻常为神奇的笔力。下片以“堪嗟”的深沉喟叹开篇,将词境转入对现实羁旅的感慨。“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三句,通过江水的东流与行舟的西溯形成空间张力,暗喻人生去向与政治归宿——“长安日下”化用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的典故,以唐代都城代指北宋汴京,既体现对权力中心的复杂心绪,又暗含奉召返京的仕途隐喻。“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以细腻的意象群深化离愁:风翻旗尾的动荡、潮溅乌纱的狼狈,既写实景又象征官场风波;初弦月的残缺与蒹葭水驿的孤寂,则构成离合悲欢的意境投射。尾句“剔灯花”的细节,以动作写心理,将无法排遣的“沉恨”具象化为长夜无眠的焦灼,与上片春光明媚形成强烈反差。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精妙的笔法构建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上片运用工笔技法描绘春光,通过“晴岚”“雁翼”等鲜活的意象群,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初春画卷。下片则转入抒情,以疏朗的笔调铺陈羁旅愁思。全词在明快的春景与沉郁的秋思之间形成强烈反差,既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又真实记录了其从赏春之喜到感时之悲的心路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人写景如绘工笔,丝丝入微,曲折回环、变化工巧。作为北宋徽宗驾前的供奉文人,写景时也不忘繁荣景象的铺陈、不忘粉饰太平;写情也只写浅淡的离情,与邦国大事似无牵涉。该篇遣词用字端庄典雅,谋句成篇变化有致,自有大家词人的风范。

现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

# 周邦彦在《渡江云》中,用“惊春”、“暖回”隐喻政治形势的突然转变,用“雁翼”、“阵势起平沙”、“争作妍华”隐喻新党之人积极干进,用“藏鸦”、“风翻旗尾,潮溅乌纱”隐喻政局突变中隐藏着一些危机,并用“时时自剔灯花”隐喻“他经过朝廷党争的打击,有了一种觉悟”和对前途的忧畏。总之,周邦彦“要写的是政海的波澜,就是在当时的新旧党争中一批人被贬出去、一批人被召回来这样的现实。

现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

# “沈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哀怨之深,亦忠爱之至”。

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诉衷情·当时选舞万人长》

下一篇:宋·周邦彦《忆旧游·越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