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风收雨":疾风吹散了雨,
"亭馆清残燠":亭台楼阁间残留的闷热被一扫而空,变得格外清凉。
# 燠:热。
"池光静横秋影":池塘水面平静,横映着秋天的影子,
"岸柳如新沐":岸边的柳树像是刚刚被雨水洗过,清新润泽。
# 沐:洗。
"闻道宜城酒美":听说宜城的酒非常美味,
"昨日新醅熟":而且昨天新酿的酒刚刚酿熟。
# 醅:未滤过的酒。
"轻镳相逐":我们骑着马,马具轻便,相互追逐着。
# 轻镳:轻骑。镳,马具,与衔合用,衔在口内,镳在口旁。
"冲泥策马":冒着泥泞,策马前行,
# 策马:鞭打马儿,使之快行。,冲:一作“衔”。
"来折东篱半开菊":为的是来折取东边篱笆旁那些半开的菊花。
"华堂花艳对列":华丽的厅堂里,艳丽的花朵相对排列着,
# 花艳:指艳丽如花的女子。,华堂:豪华富丽的厅堂。
"一一惊郎目":每一朵都让我这个男子感到眼前一亮。
"歌韵巧共泉声":歌声的韵律巧妙地与泉水的声音融合在一起,
"间杂琮琤玉":还夹杂着如同美玉相碰发出的琮琤清脆的声音。
# 琮琤:玉石声,常用来形容水石相击之声。琮,古玉器名,形方,中有圆孔。
"惆怅周郎已老":心中惆怅,我这个“周郎”已经衰老了,
# 周郎:作者自称。,惆怅:失意伤感。
"莫唱当时曲":不要再唱当年曾经唱过的曲子了。
"幽欢难卜":这幽会欢娱的未来难以预料。
# 卜:占卜,预测。,幽欢:相约未来幽会的欢乐。
"明年谁健":不知道明年我们谁还能身体健康,
"更把茱萸再三嘱":所以我再三叮嘱一定要佩戴茱萸啊。
# 茱萸:植物名,有浓烈香味,可人药。古俗,重阳节佩茱萸囊以祛邪辟恶。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六么令・仙吕重九》是一首婉约派词作。词人客居他乡之际,恰逢重阳佳节,与当地友人共度良辰。词中既融入节日欢聚之景,又借折菊、嘱茱萸等意象,寄托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抒发了羁旅漂泊中的怀人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疾风如帚,迅速扫尽骤雨,亭台馆舍中最后一丝暑气也随之消散。首二句以“快”字精准勾勒秋风迅疾的特点,“收”字则将风雨骤停的瞬间定格,生动呈现出秋日风雨来去匆匆的独特气象,瞬间营造出清爽宜人的氛围。“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雨后池塘水面如镜,静静倒映着秋日景致,岸边柳色葱茏,仿佛刚经雨水精心洗涤。这两句通过对池光、岸柳的细腻描摹,展现出雨过天晴后的清新明丽之景,景中含情,传递出词人内心的爽朗愉悦。“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听闻宜城美酒声名远扬,恰逢昨日新酿刚刚熟成。此二句巧妙借酒引出宜城,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为词人的出行叙事埋下伏笔,衔接流畅,毫无生硬之感。“轻镳相逐,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词人听闻美酒消息,即刻轻骑出发,不顾道路泥泞,策马疾驰,只为赶赴宜城,折取东篱下那半开的菊花。“逐”“冲”“折”三个动词一气呵成,动感十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词人奔赴宴会时的兴奋与急切。下片“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华丽的宴会上,鲜花盛放,美人相伴,相对而列,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换头两句以浓墨重彩描绘宴会的奢华场景,鲜花美人交织,将节日的欢乐喜庆氛围烘托得极为浓烈。“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琮玉”,宴会上歌声婉转,与室外潺潺泉声巧妙应和,时而如珠玉相击,清脆悦耳,时而似流水潺潺,韵味悠长。“巧共”“间杂”二词精妙地将歌声与泉声融合,展现出天籁般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欢乐氛围。“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笔锋陡然一转,“惆怅”二字如重锤落下,词人感慨自己已不再年轻,不愿再听年少时那些无忧无虑的曲子。在这热闹欢乐的场合,羁旅他乡的词人触景生情,乡思涌上心头,心中满是惆怅。“幽欢难卜,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未来的欢乐难以预料,明年此时不知谁还能安然健在,词人只能手捧茱萸,反复叮嘱。末三句是词人对未来的遥想,充满了对未知前路的迷茫与无奈。“嘱”字饱含深情,将词人对亲朋好友的深切祝福与无限牵挂,尽数寄托其中,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3. 作品点评
全词含蓄蕴藉,笔法细腻入微,于精深华妙间见工巧。词中乐景与愁情形成鲜明对照,既有宴饮欢聚的热闹场景,又含岁月易逝、前路茫然的深沉感慨,使得词作韵味悠长,耐人寻味,实为词人羁旅漂泊时心境的生动写照。
下一篇:宋·周邦彦《蝶恋花·商调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