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霁":绵绵多日的梅雨过去,
# 霁:(jì)指雨停止。
"暑风和":夏天渐渐来临。
"高柳乱蝉多":柳树上蝉鸣声阵阵,
# 乱蝉多:指蝉声十分嘈杂。
"小园台榭远池波":窗外小榭处,廊下池塘被微风带起涟漪,
# 台榭:注土为台,台上盖屋称为榭。
"鱼戏动新荷":鱼儿在水下嬉戏,惹得那新荷摇动。
# 鱼戏:鱼儿嬉戏。
"薄纱厨":支起薄薄沙帐,
# 纱厨:纱帐。室内张施用以隔层或避蚊。
"轻羽扇":轻摇羽扇,
"枕冷簟凉深院":躺在竹席上只觉凉爽舒畅。
# 簟:(diàn)指蕲竹所制竹席,凉席。
"此时情绪此时天":此时的情绪像此时的天空一样晴朗明媚,
"无事小神仙":就像天上没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样悠闲快活。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代词,也是一首夏日闲适词。主要描绘了古溧水县长寿乡的夏日风光,展现了作者在该地盛夏时节的所见所感。全词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雅趣。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梅雨霁”,江南初夏雨歇,空气清新,为全词奠定闲适基调。“暑风和”,“和”字显风之轻柔,亦彰词人内心恬淡。“高柳乱蝉多”,柳繁蝉噪,看似喧闹,实则喧中衬静,凸显词人平静超脱。“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小园亭榭与池波相映,鱼戏新荷生机盎然。词人沉醉美景,闲适之情油然而生,平和心境借景自然流露。抒发了词人平和、闲适的心情。情景交融:“梅雨霁”“暑风和”等夏景,已为抒情铺垫。“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展现出闲适生活。而“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更妙,将当下心境与天气融合,词人借夏景抒怀,情景相生,营造出空明悠远之境。动静结合:“高柳乱蝉多”,高柳之上蝉鸣喧闹,“乱”字更添动感,似能感受到蝉声的嘈杂与活力,这是动态之景;“小园台榭远池波”,小园中的台榭静静矗立,其倒影在池波中摇曳,静中有动,与蝉鸣之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幅鲜活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上片“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开篇点明盛夏时令,“梅雨霁”说明江南初夏梅雨停歇,“暑风和”则体现出诗人心情的平和,同时也暗示长寿乡是避暑胜地。“高柳乱蝉多”描绘出盛夏特有景象,高高的柳树上爬满蝉儿,蝉鸣嘈杂,但诗人并未流露不满,为下文营造氛围。“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描写小园景色,亭阁远处是一池碧波,鱼儿在池中戏游触动新荷,画面活泼有生气,展现出长寿乡夏日园景的生机勃勃,体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下片“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笔触转向诗人自身,描绘其在深院中的清凉状态,薄纱帐、轻羽扇,加上冷的枕头和凉的席子,让人感受到丝丝凉意,体现出诗人生活的惬意。“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此句为全词点睛之笔,两个“此时”强调当下的天气和情绪,诗人觉得自己如同没有忧虑的小神仙一般快活。结合作者县令的身份,平时繁忙烦心,此时忙中偷闲享受夏日凉爽,更凸显出这种惬意之感。
4. 作品点评
本篇写景细腻勾勒地方与季节特征,梅雨霁后暑风、高柳、新荷诸景具现,更将悠然心境与夏景自然交融,构筑空明悠远之抒情境界。
上一篇:宋·周邦彦《尉迟杯·大石离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