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yuè
·
·
绿
diāo
jìn
tái
chéng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2
绿
diāo
jìn
tái
chéng
shū
xiāng
yòu
féng
qiū
wǎn
shēng
hán
míng
qióng
quàn
zhī
shēn
shí
wén
cái
jiǎn
yún
chuāng
jìng
yǎn
tàn
chóng
luó
yīn
dùn
shū
huā
diàn
shàng
yǒu
shū
náng
yíng
qīng
zhào
shū
juàn
jīng
jiāng
liú
zhì
zuì
jiǔ
rén
xiāng
wàng
chù
xiàn
wèi
shuǐ
西
fēng
cháng
ān
luàn
kōng
shī
qíng
wǎn
zhuǎn
píng
gāo
tiào
yuǎn
zhèng
xīn
chōu
xiè
áo
chū
jiàn
zuì
dǎo
shān
wēng
dàn
chóu
xié
zhào
liǎn

译文

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云窗静静地掩着。暑去凉来,可叹要重新铺上丝织的褥垫,即时撤下了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还留有装萤火虫的粗布袋子,那是夏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用的。我在荆江停留滞留的时间最长,故友相望的地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渭水边的西风萧瑟,长安的落叶纷飞,徒然回忆起昔日婉转的诗情,登临高处,眺望远方。正值新酿的酒刚刚过滤,螃蟹初次上餐桌的时候。像山翁一样醉倒,只忧愁那西斜的日光渐渐收敛。

逐句剖析

"绿芜凋尽台城路":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

# 台城:旧城名。本三国吴后苑城,晋成帝释改建为建康宫,为东晋和南朝的宫省所在,所谓禁城,亦称台城。故址在进南京玄武湖侧。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五》:“晋、宋健谓朝廷禁近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此处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绿芜:长得多而乱的杂草。白居易《东南型一百韵》诗:“孤城覆绿芜”。

"殊乡又逢秋晚":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

# 秋晚:深秋。,殊乡:异乡、他乡。

"暮雨生寒":傍晚的雨生起寒意,

# 暮雨:傍晚的雨。

"鸣蛩劝织":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

# 鸣蛩劝织:蟋蟀的鸣声就像紧促的织布声。蛩:蟋蟀,以其声像织布机响,又名促织。唐孟郊《杂怨》诗:“暗蛩有虚织。”

"深阁时闻裁剪":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

# 深阁时闻裁剪:化用韩偓《倚醉》诗:“分明窗下闻裁剪。”这句是说,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

"云窗静掩":云窗静静地掩着。

# 云窗:雕有云状花纹的窗。

"叹重拂罗裀":暑去凉来,可叹要重新铺上丝织的褥垫,

# 罗裀:罗绮垫褥。

"顿疏花簟":即时撤下了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

# 花簟: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

"尚有綀囊":还留有装萤火虫的粗布袋子,

# 綀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

"露萤清夜照书卷":那是夏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用的。

# 露萤清夜照书卷:典出《晋书·车胤转》:“夏日则綀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露萤:沾着露水的萤火虫。

"荆江留滞最久":我在荆江停留滞留的时间最长,

# 留滞:搁置;阻塞。,荆江:楚地,在今湖南湖北一带。

"故人相望处":故友相望的地方,

# 故人:老朋友。

"离思何限":离别后的思绪无限。

"渭水西风":渭水边的西风萧瑟,

"长安乱叶":长安的落叶纷飞,

# 长安乱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全唐诗》卷572)陈注引贾岛诗,“生”作“吹”,并云:“后人传为吕洞宾诗”。美成是否到过长安,也很难定。汲古阁本《片玉词》卷下《西河》词,有”长安道:“潇潇秋风时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载”。今陈元龙注本亦不载。此词真伪尚不可知。既云“空忆诗情宛转”,已明说这里引用古诗。词义尽可借指汴梁,追忆少年时在京的朋友,较”荆江留滞“更推进一层,不必拘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长安:借指汴京。

"空忆诗情宛转":徒然回忆起昔日婉转的诗情,

"凭高眺远":登临高处,眺望远方。

"正玉液新篘":正值新酿的酒刚刚过滤,

# 篘: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唐诗纪事》卷65引杜荀鹤断句:“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这二字叠用,却非一般的叠字,其上一字均为名词,下一字均为动词。,玉液:酒的美称。

"蟹螯初荐":螃蟹初次上餐桌的时候。

# 荐:进,进献。指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声。’”

"醉倒山翁":像山翁一样醉倒,

# 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幼子,曾镇守荆襄,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醉归,酩酊无所知。”(《世说新语·任诞》)此暗指作者所怀念的老朋友。

"但愁斜照敛":只忧愁那西斜的日光渐渐收敛。

# 斜照敛:指太阳落山。敛,收,指太阳隐没到地平线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是北宋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一片秋景萧条之景,客子秋心寥落,这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的主观反映,歇拍两句却荡开一笔,将惊秋之意转向高雅旷达;下片写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写出了羁旅中的思念与伤感,词中化用前人的词句,抒发了词人对荆江故旧的怀念。这首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词人的羁旅之愁和岁暮之悲,其间隐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慨,全词笔法迂回曲折,感情亦极沉郁顿挫,乃清真词中高格调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关于此词创作的时间和地点,前说纷纭,周济认为作于荆南,而王国维认为作于金陵,这两种说法皆有原因。陈洵在《抄本海绢说词》中认为此词是“美成晚年重游荆南之作”,大体确定了此词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罗忼烈笺疏清真词,在陈洵说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这首词是政和五年(1115年),周邦彦结束了明州(今浙江宁波)的任职,准备前往都城汴京担任秘书监一职,他取道金陵(今江苏南京),在途中经过荆南(今湖北荆州一带)时,恰逢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所作。值得注意的是,周邦彦于元祐八年(1093)三十八岁时遭到流放,被调知溧水县,绍圣二年(1095年),时年四十岁的周邦彦滞留金陵时,因郁郁不得志,借秋日萧瑟之景抒发政治失意与人生迟暮之慨作下此词,虽与词中“荆江留滞”存在时间差,但此说法仍为学界主流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秋日羁旅怀人​​的​​词​​,借​​金陵台城秋色凋零、寒蛩泣露​​的萧瑟景象,写出了​​游子漂泊的孤寂、人生迟暮的苍凉,以及故都汴京的遥思与人生无常的深沉慨叹​​。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词多处用典,贴切无痕,如“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句,化用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典故:东晋车胤因家贫无油点灯,便捕捉萤火虫装入白绢袋中,借其微光夜读,终成博学之士。此处化用此典,显露出词人虽客居他乡、宦海沉浮,却始终坚守诗书之志的品格,不追逐富贵名利,只求修身洁行、坚守初心。化用:“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意,遥想此时的汴京,应也是西风起、落叶纷飞的晚秋,不禁追忆起当年与好友在此以文会友、吟诗唱和的时光,那时的诗情婉转、意气风发,如今想来若幻梦浮云,徒增感慨。烘托:“云窗静掩”句中的“静掩”二字,以无人往来的寂静,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孤寂感,这是词人殊乡作客,秋景萧条,客子之心寥落的客观反映。对面落笔:“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词人曾在荆江停留多年,如今身处金陵,遥想荆江的故友,却不直接写自己的思念,而是从“故人相望”的对面角度落笔,推想对方也在牵挂自己,既含蓄又深沉,让思念之情不言自明。

3. 分段赏析

上片描写一片秋景萧条之景,客子秋心寥落,但惊秋并不悲秋。“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首句便铺展出台城荒寂的秋景,草木枯萎、一片萧瑟,身处异乡的词人,又遇上这晚秋时节,更添几分怅惘。台城地处金陵,作为六朝古都,向来易引发文人对兴衰更替的感慨,如唐末韦庄《台城》中便有“六朝如梦”的喟叹,而今草木凋零的景象,更让这份萧索直击人心。“又”字层层递进,将异乡漂泊的孤寂与晚秋的凄清叠加,为全词奠定了沉郁的基调。接着,“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从环境细节进一步渲染秋意,暮雨落下,寒意渐生;蟋蟀声声,似在催促纺织;深闺中传来裁剪衣物的声响,暗示人们已开始缝制寒衣准备过冬了。以上是从客观事物层层渲染,使前面所描摹的秋色显得更浓了。从“云窗静掩”开始,笔锋转向词人的主观感受。“静掩”二字,以无人往来的寂静,烘托出孤寂氛围,这种主观感受又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的反映。“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词中天气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撤去竹席,换上垫褥是必然的,而且是年年如此。一个“叹”字,正是词人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光流逝,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簟”用“罗裀”,透露出词人对光阴迅速的敏感,也暗含对自身一事无成的怅惘,用词细腻入微。“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则笔锋一转,荡开愁绪,虽已入秋,夏日的綀囊(装萤火虫的布袋)却仍被留存,夜晚的流萤透过薄囊,照亮书卷。此处化用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典故,既显露出词人虽客居他乡、宦海沉浮,却始终坚守诗书之志的品格,不追逐富贵名利,正如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所言,不愿“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只求修身洁行、坚守初心。上片歇拍两句没有将惊秋发展为悲秋,而是以高雅旷达的志趣收束,成为一个关键处。下片转入对故人与往事的追忆。“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词人曾在荆江停留多年,据王国维推断,约为哲宗元祐年间任教授等职,如今身处金陵,遥想荆江的故友,却不直接写自己的思念,而是从“故人相望”的角度落笔,推想对方也在牵挂自己,既含蓄又深沉,让思念之情不言自明。“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意,由荆江转向汴京,遥想此时的汴京,应也是西风起、落叶纷飞的晚秋,不禁追忆起当年与好友在此以文会友、吟诗唱和的时光,那时的诗情婉转、意气风发,如今想来电光火石间,若幻梦浮云,徒增感慨。“凭高眺远”一句从词意看本应放在“渭水西风”之前,却因格律限制置于此处,作为补笔,收束思绪,暗含关山阻隔、欲见不得的怅然。此情此景,唯有借酒消愁,举杯一醉。“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说词人效仿晋人毕茂世“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的放达,又以山简自喻“醉倒山翁”,试图以酣醉排解愁绪。然而“但愁斜照敛”一句陡然转折,似与上文不相连贯,实则一意承转,当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绿芜凋尽”的台城道上时,一片衰草斜阳,暮秋古道的苍茫景色,摇撼着他的心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笔法迂回曲折,感情亦极沉郁顿挫,是其妙处。陈廷焯有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词中词人将羁旅之愁、迟暮之悲与故人之情融成一片,最值得体会的是其中珍惜寸阴之意味,实在是清真词中高格调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清真荆南作也,胸中犹有块垒。南宋诸公多模仿之。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绿芜”句)亦是以扫为生法。(“荆江”句)应“殊乡”。(“渭水”二句)点化成句,开后来多少章法。(“醉倒”句)结束出奇,正是哀乐无端。

近代谭献《词辨》

# 美成《齐天乐》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伤岁暮也。结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更觉余于言外。此种结构,不必多费笔墨,固己意无不达。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只起二句,便觉黯然销魂。下字用意,无不精炼。沉郁苍凉,太白“西风残照”后,有嗣音矣。

清陈廷焯《云韶集》

# 苍凉沉郁,开白石、碧山一派。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美成以之人词,白仁甫以之人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一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 此黄钟宫正调,宜于深稳之词,他人或作激楚语,非合作也。

近现代夏孙桐《清真词》

# 起二句,笼罩一切。其下以淡雅出之,清愁一片,摇漾于毫端。“乱叶”三句,极苍凉之思。“敛”字韵,夕阳光景,动人留恋,又最易感人,词客每以之作结句,闰庵云:“此系黄钟宫正调。宜于深稳之词,他人或作激楚语者,非合作也。”

近代俞陛云《宋词选释》

# “渭水”八字作对,慢词于此加入重大之境,非片玉不能为之。

近代乔大壮《片玉集》

# 情景融会无间,悲秋绝调也。诸评均是,犹多未尽之意,夏标深稳,止见大凡,谭举章法,未明胜诣。兹谓领起已全题在握,闻深闺刀尺之音而逆旅之无聊如画。“云窗”句略逗,瞬易花簟罗裀,是一己且有炎凉之感矣。特用重笔,所以可叹也。只夏日之綀囊犹在。不必綀囊,有囊亦不必聚萤,姑如此说耳。有用典在虚实之间,耐人寻味。

近代俞平伯《清真词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下一篇:宋·周邦彦《过秦楼·大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