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ǒu
ér
·
·
shí
méi
huā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chuò
yuē
zhēn
xiān
lái
bàn
bīng
shuāng
jìn
qiān
huáng
miàn
chū
diǎn
zhuāng
xún
huā
yòng
chí
yín
zhú
àn
wén
xiāng
líng
luò
chí
táng
fēn
yán
shòu
寿
yáng

译文

梅花身姿柔美如同仙子,来到人间与冰霜相伴。洗净了艳丽的色彩。以素颜示人没有一点妆容。寻觅梅花不需要手持银烛,在暗处就能闻到它的香气。梅花飘落于池塘之中。把剩余的美好留给寿阳公主。

逐句剖析

"肌肤绰约真仙子":梅花身姿柔美如同仙子,

"来伴冰霜":来到人间与冰霜相伴。

"洗尽铅黄":洗净了艳丽的色彩。

# 铅黄:古代女子用来化妆的铅粉和宫黄(涂于额上的黄色铅粉)。此泛指脂粉。

"素面初无一点妆":以素颜示人没有一点妆容。

# 素面:脸上不施脂粉。典出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虢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这里用以比喻梅花有天然之美。

"寻花不用持银烛":寻觅梅花不需要手持银烛,

"暗里闻香":在暗处就能闻到它的香气。

# 暗里闻香:用林逋《山园小梅》诗:“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意。

"零落池塘":梅花飘落于池塘之中。

"分付余妍与寿阳":把剩余的美好留给寿阳公主。

# 寿阳:指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余妍:指残留的梅花花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丑奴儿·大石梅花》为北宋周邦彦所作。词中把梅花比作肌肤柔美的仙子,于冰霜中绽放,素面朝天,尽显高洁淡雅。这不仅是对梅花外在形象与气质的赞美,更像是词人对自身品格的一种期许。同时,“幽香可寻”体现了梅花即使身处困境,其香气仍能被人察觉,暗示词人虽历经波折,但自身才华与价值不会被埋没。“余妍化寿阳妆”进一步表明词人期待自己能像梅花留下美好一样,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实现抱负。整首词以梅花为依托,委婉地传达出词人的身世境遇与内心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描绘了梅花宛如身姿绰约的仙子,降临与冰霜为伴。它摒弃了艳丽色彩,以素面示人,不施一点妆容,尽显清新自然。人们无需手持银烛寻觅,在暗处就能闻到它的芬芳。当梅花飘落池塘,它将剩余的美好留给了寿阳公主。此词通过对梅花形象、香气及相关典故的描写,表达了对梅花高洁、淡雅品质的赞美,也传达出词人对这种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上片连用两个比喻。先是将梅花比作姑射仙子,借姑射仙子超凡脱俗的形象,突出梅花清高雅洁、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使梅花形象具有神话般的美感与神圣感。接着以“素面朝天”的虢国夫人作比,强调梅花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点,如同虢国夫人不施粉黛却天生丽质,让梅花的质朴之美跃然纸上。象征:全词以梅花象征词人自身,借梅花的形象与遭遇抒发情感。梅花在冰霜中绽放的高洁,象征词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梅花的飘零,象征词人在州县间的辗转流落,表达出无奈与感慨;而梅花的留香与传美,则象征词人对自身才华与价值的坚信,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用典:“分付余妍与寿阳”,词人运用此典,描绘梅花即便凋零飘落,其花瓣仍能为美人增添美丽,成就著名的“寿阳妆”。这一典故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词作的浪漫色彩,更体现出梅花虽已零落,却依然能将自身的美好延续并传递下去,深化了梅花的精神内涵,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永恒价值。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词人便以精妙的比喻来赞美梅花。“肌肤绰约真仙子”,将梅花比作风姿绰约的仙子,宛如神话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仙子般清逸脱俗,这一比喻瞬间赋予梅花超凡的气质,凸显其在冰天雪地中独自绽放的高雅洁净,仿佛来自仙境,不同凡俗。紧接着,“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词人又以“素面朝天”的女子作比,如同虢国夫人那般,摒弃浓妆艳抹,展现出清新自然之美。这里强调梅花洗净铅华,以最本真的素颜示人,不施粉黛却自有一种淡雅之态,进一步深化了梅花高洁、质朴的品格形象,两个典故连用,生动且深刻地勾勒出梅花独特的气质与神韵。下片笔锋一转,从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过渡到对其命运的感怀。“零落池塘”描绘出梅花飘落于池塘的场景,流露出词人对梅花凋零的忧伤之情,如同目睹美好事物消逝般令人心生怜惜。然而,词人并未一味沉浸于哀伤,而是笔锋再转,“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即便梅花飘落,但其独特的幽香在暗处依然可寻,这表明梅花的魅力不会因凋零而消散,反而更显珍贵,如同内在的品质与才华,不因境遇改变而失色。最后,“分付余妍与寿阳”一句,运用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梅花即便零落成泥,其残留的花瓣却成就了美丽的“寿阳妆”,将自身的美丽流传人间。这不仅展现了梅花虽处飘零,却仍能留下美好影响的特质,也体现出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从外在形态升华到内在精神,表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顽强生命力与深远影响力的由衷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蓦山溪·楼前疏柳》

下一篇:宋·周邦彦《玉楼春·大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