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老僧十年旧":这位来自十方世界的老僧与我已有十年旧交,
"燕坐绳床看奔走":他安坐绳编禅床,静观世人往来奔波。
"远游新自济南来":我刚结束济南的远游归来,
"满身自觉多尘垢":周身仿佛沾染着旅途风尘。
"暖汤百斛劝我浴":他备好百斛温热清水邀我沐浴,
"骊山衮衮泉倾窦":温泉水如骊山飞瀑奔涌而下。
"明窗困卧百缘绝":在明净窗前困倦小憩,万缘俱寂,
"此身莹净初何有":沐浴后的身体莹洁如玉,恍若无物。
"清泉自清身自洁":清泉自然清澈,肉身自然洁净,
"尘垢无生亦无灭":尘埃污垢本无生灭,皆由心造。
"振衣却起就华堂":整理衣衫起身步入华美厅堂,
"老僧相对无言说":与老僧相对静坐,默然领悟真意。
"南山采菌软未干":南山采来的鲜菌尚带晨露,
"西园撷菜寒方茁":西园摘取的菜蔬正冒寒抽芽。
"与君饱食更何求":与您共享这简朴餐食已然满足,
"一杯茗粥倾铜叶":将茗粥倾入铜制茶碗细细品味。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十方老僧十年旧,燕坐绳床看奔走。远游新自济南来,满身自觉多尘垢”,开篇点明长老身份,是一位历经岁月的老僧,他安坐绳床,静观世间众生的忙碌奔波。而作者刚从济南远游归来,感觉身上沾满了尘世的污垢,既指身体上的,也隐喻内心受到世俗的干扰。“暖汤百斛劝我浴,骊山衮衮泉倾窦。明窗困卧百缘绝,此身莹净初何有”,写长老劝作者洗浴,以“暖汤百斛”“骊山衮衮泉倾窦”形容汤泉之多,好似骊山泉水倾泻,象征长老的慈悲。作者洗浴后困卧明窗之下,感觉诸缘皆绝,身心变得莹净,仿佛回归到一种纯净无物的状态。“清泉自清身自洁,尘垢无生亦无灭”,这两句进一步阐述禅理,以清泉自比,强调自身本应清净,尘垢从本质上来说是无生无灭的,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体现了作者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和对禅意的领悟。“振衣却起就华堂,老僧相对无言说”,作者整理衣物起身来到华堂,与老僧相对而坐,却无需多言。这种“无言说”体现了二人之间默契的心灵交流,此时无声胜有声,禅意就在这寂静之中。“南山采菌软未干,西园撷菜寒方茁。与君饱食更何求,一杯茗粥倾铜叶”,描绘了与长老一起享用食物的场景。南山采来的菌子还未干,西园采摘的菜在寒天中茁壮成长,与长老饱食一顿,再喝上一杯茗粥,作者感到心满意足,别无所求,展现了对这种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