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汴水半河流":汴水岸边桃花盛开,仿佛将河水染红了一半,
"已作南行第一舟":你已乘上南行的第一艘船,开启赴任婺州的旅程。
"倦报朝中言啧乱":你已厌倦朝廷中纷杂的争议与诋毁,
"喜闻淮上橹咿呦":如今欣喜于淮河上船桨的咿呀声,远离政治漩涡。
"平时答策词无枉":你平日的政论文章公正无私,毫无偏颇,
"此去为邦学更优":此次赴任地方,定能以更卓越的才学治理一方。
"自古东阳足贤守":东阳自古多贤能的太守。
"请君重赋沈公楼":愿你效仿前贤,在沈公楼留下新的政绩与诗篇。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桃花汴水半河流,已作南行第一舟。”:以春景起兴,暗喻友人钱纯老(钱藻)南行的时节,汴水为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河流,象征政治中心与离别的起点。点明友人此行是政治调动的“第一站”,隐含对其仕途新阶段的关注。颔联“倦报朝中言啧乱,喜闻淮上橹咿呦。”:钱藻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此句暗指新旧党争的复杂环境。通过对比“朝中纷扰”与“淮上宁静”,表达对友人解脱的欣慰。颈联“平时答策词无枉,此去为邦学更优。”:赞扬钱藻在朝时正直的为官态度,呼应其因正直遭贬的背景。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隐含对地方治理重于朝堂虚名的期许。尾联“自古东阳足贤守,请君重赋沈公楼。”:借历史典故(如南朝沈约曾任东阳太守)为友人树立榜样。以“沈公楼”象征文治功业,寄托对友人政声与文学成就的双重期待。
下一篇:宋·苏辙《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