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kāng
zhí
jié
táng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nán
kāng
tài
shǒu
tīng
shì
zhī
dōng
yǒu
táng
yuē
zhí
jié
”,
”,
cháo
qǐng
jūn
wàng
shèng
zhī
suǒ
zuò
tíng
yǒu
shān
cháng
duǎn
ruò
zhí
yǐn
shéng
gāo
sān
xún
ér
hòu
zhī
zhī
rán
jiē
tài
cháng
zhī
jiàn
chéng
zhī
jīng
lǐn
rán
gōng
qīng
gāo
guān
cháng
jiàn
wáng
tíng
yǒu
fàn
zhī
táng
shǐ
wèi
jūn
liù
cáo
suǒ
shān
zhī
yīn
shǐ
zhī
suǒ
dūn
ér
簿
shū
zhī
suǒ
tián
wěi
zhī
guì
jūn
jiàn
ér
lián
zhī
zuò
táng
ér
zhí
jié
mìng
yān
zhī
shēng
wèi
yǒu
zhí
zhě
xìng
ér
fēng
náo
zhī
yán
shí
zhī
rán
hòu
wěi
suí
néng
bǎo
suī
zhú
jiàn
zhī
liáng
sōng
bǎi
zhī
jiān
jiē
miǎn
wéi
shān
néng
suì
xìng
ér
zhí
shēng
néng
ào
bīng
xuě
ér
néng
dòng
zhě
zhú
bǎi
tóng
ér
zhí
guò
zhī
qiú
zhī
rén
gài
suǒ
wèi
dài
wén
wáng
ér
xīng
zhě
jūn
wēn
liáng
fàn
ài
suǒ
xún
chēng
wéi
jiǎo
chá
zhī
zhèng
ér
xíng
shī
zhí
guān
suǒ
shuō
ér
wéi
rén
shī
yuē
:“
:“
wéi
yǒu
zhī
shì
zhī
。”
。”
táng
chéng
jūn
yǐn
táng
shàng
zuì
ér
yuē
:“
:“
wéi
wèi
wéi
wéi
zhí
wéi
zhí
zhé
zhí
wéi
yǒu
shān
sàn
ān
ér
wēi
qīng
fēng
chuī
fēi
xuě
mǎn
tíng
yán
biàn
jūn
lái
yàn
fēng
zhí
guàn
gài
jiǎn
zhì
shān
zhī
ér
rén
shì
shān
zhī
mín
shēng
táng
jiàn
shān
huái
怀
rén
?”
?”
què
ér
yuán
fēng
nián
zhēng
yuè
shí
méi
shān
zhé

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常旗,就像乘露盘的长柄;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树木刚生长出来的时候,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逐句剖析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

# 听事:处理政务。,南康:郡名,郡治在今江西赣州。

"有堂曰":有一座厅堂叫“

"直节":直节堂”,

"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

# 徐君望圣之:徐君,名望字圣之。,朝请大夫:阶官名。文职散官,从五品以上称朝请大夫。

"庭有八杉":庭院里有八棵杉树,

"长短巨细若一":长短粗细一样,

"直如引绳":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

# 直如引绳:像牵绳引线那样直。

"高三寻":在二丈多高处,

# 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而后枝叶附之":开始长有枝叶。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常旗,

# 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揭:举。,岌然:高的样子。

"如建承露之茎":就像乘露盘的长柄;

# 承露之茎: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建:建造。

"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

# 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有不可犯之色":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

# 曹吏:郡县的属官。文中指军的属官。,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

"杉之阴":杉树的树荫底下,

"府史之所蹲伏":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

# 所蹲伏:意为活动的场所。,府史:府里的低级官员。

"而簿书之所填委":簿册文书丢在焉面,

# 填委:纷集、堆积。,簿书:官署的文书之类。

"莫知贵也":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

# 莫知贵也:没有谁知道看重此处。

"君见而怜之":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

"作堂而以":就改建成这座厅堂,

"直节":而且命名为“

"命焉":直节”。

"夫物之生":树木刚生长出来的时候,

"未有不直者也":没有不是直的。

"不幸而风雨挠之":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

"岩石轧之":或受到岩石的挤压,

"然后委曲随物":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

"不能自保":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

"虽竹箭之良":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

"松柏之坚":松柏这样的坚贞,

"皆不免于此":都免不了这样。

"惟杉能遂其性":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

# 遂:顺。

"不扶而直":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

"其生能傲冰雪":活着能傲对冰雪,

"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

"而以直过之":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

"求之于人":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

"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 不待文王而兴者:不必要文王出世,也能自己奋发有为。文王,周文王;兴,奋起,奋发。

"徐君温良泛爱":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

# 温良泛爱:温和、善良,广泛地爱。泛:同“泛”。

"所居以循吏称":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

# 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

"不为皦察之政":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

# 皦察之政:苛察之政,指过度的要求。

"而行不失于直":但行为却保持正直。

"观其所说":看看他所喜欢的,

"而其为人可得也":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

"《诗》曰":《诗经》说:“

"惟其有之":君子有才能,

# 惟其有之:“惟其”二句:先人有这样的德行,因此子孙能够继续下去。

"是以似之":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

"堂成":直节堂建成之后,

"君以客饮于堂上":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

"客醉而歌曰":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

"吾欲为曲":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

"为曲必屈":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

"曲可为乎":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

"吾欲为直":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

"为直必折":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

"直可为乎":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有如此杉":正像这丛杉树,

"特立不倚":高高耸立而不偏倚,

# 特立不倚:有独立的见解和操守而不偏斜。

"散柯布叶":枝桠伸展,叶片散布,

# 柯:树枝。

"安而不危乎":能安然而不危险吗?

"清风吹衣":然而清风吹动衣襟,

"飞雪满庭":飞雪洒满庭院,

"颜色不变":杉树依然颜色不变,

"君来燕嬉乎":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

# 燕嬉:宴饮嬉游。

"封植灌溉":壅土培植灌溉杉树,

# 封植:栽培。

"剪伐不至":而不如剪削砍伐,

# 剪伐不至:不遭受砍伐。

"杉不自知":杉树自己并不知道,

"而人是依乎":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

"庐山之民":庐山一带的百姓,

"升堂见杉":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

"怀思其人":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

"其无已乎":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

"歌阕而罢":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 阕:终,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眉山苏辙记":眉山苏辙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康直节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辙于元丰八年(1085年)为南康知军徐望圣所建直节堂撰写的散文名篇。文章以堂外八株杉树起兴,通过“不扶自直”的杉树特性,暗喻徐望圣刚正不阿的品格。文中先描写曹府小吏不识杉树之贵,继而以树喻人,层层递进,最终引用《诗经》“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点明题旨。全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写树,实则赞颂徐望圣温良仁爱而又正直不屈的为官品格,文笔含蓄深远,寄意遥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康直节堂记》创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时值苏辙出任安徽绩溪县令之际。此时距其因营救兄长苏轼而遭贬谪已逾六载,年近五十的作者虽身处下僚之位,却始终保持着不屈的气节。该文系为南康太守徐望圣新建的直节堂所作,作者巧妙地通过描绘堂前傲然挺立的杉树,既赞颂了徐望圣刚直不阿的品格,又含蓄地抒发了对官场沉浮、世道不公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咏物的散文,这篇文章以“直节”为核心意象,通过堂、树、人三重意象的有机融合,赞美了堂前之杉,赞扬了建堂之人,并由此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比喻:将杉树比作“太常之旗”“承露之茎”,以礼器象征政治操守;比作“公卿大夫高冠长剑”,以朝仪服饰强化威严不可犯的气节。对比:以杉树与竹箭、松柏对比,虽竹箭“良”、松柏“坚”,但易受风雨岩石摧折而弯曲,唯杉树能“遂其性”保持天然笔直,隐喻人在逆境中坚守本真的可贵。

3.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聚焦直节堂的建造与命名,运用比喻手法凸显杉树挺拔之姿,同时以对比手法烘托徐望圣的高尚品格。作者巧妙地将建筑、植物与人物融为一体,为后文奠定基调。第二部分通过精妙的对比手法,深化了对杉树品格的刻画。作者首先以普遍性视角展开论述:世间万物初生时本皆正直,却在成长过程中因外力影响而扭曲变形,即便是竹箭松柏这类高洁植物亦难逃此律,唯独杉树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其挺拔姿态。继而采用特殊性对比,指出杉树与竹柏虽共享抗寒御雪、成材可用的特性,但前者在刚直品性上更胜一筹。这种递进式的对比描写,表面咏物,实则喻人,最终自然过渡到对人格操守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托物言志的创作意图。第三部分巧妙呼应前文,通过宾客之歌这一艺术手法,将徐望圣“行不失于直”的为政理念与杉树意象完美融合。作者借歌言志,既总结了徐君“不为苛察之政”的施政智慧,也阐发了自己“刚柔相济”的处世哲学,既反对曲意逢迎,也警惕过分刚直,主张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保持适度变通。这种思想恰如堂前杉树,虽傲然挺立却因得遇知音而免遭斧斤之灾。结尾处展望后人睹物思人的情景,使文章意境得以升华,体现了作者对正直品格的永恒价值的思考。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其构思极具匠心,以“直节”为核心意象,通过杉树与人物的双线并置,实现了咏物与抒怀的完美统一。其次,结构安排严谨有序,采用“总—分”式布局:开篇状物写人,继而深入刻画杉树的内在品格,最终升华至人物的精神境界,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最后,善用对比手法,既通过徐君与曹吏的官场形象对比,又以杉树与竹柏的植物特性对照,使正直高洁的主题得到立体化呈现。这种艺术处理使文章既具形式美感,又富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卷一百六十三:文亦浅,自是风人之旨。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 直节两字颇有佳致。士能以直节自持,未有不表现于世者也,岂特兹杉也哉!

清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送陈侗同年知陕俯》

下一篇:宋·苏辙《种花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