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升降自相催":阴阳的交替自然相互催促,
"齿发谁教老不回":牙齿松动、头发变白,谁又能阻止衰老的到来呢?
"犹有髻珠常照物":头上的发簪依然光彩照人,
"坐看心火冷成灰":但心中的热情却如同熄灭的火焰,逐渐冷却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陇坂上的酥煎美味经年不衰,
"柑摘吴江半月来":吴江的柑子也在半月前采摘而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官场冷落,无法得到官酒,
"老妻微笑泼新醅":但老妻却微笑着为我倒上自家新酿的美酒。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阴阳升降自相催。”与“齿发谁教老不回。”形成鲜明对比,自然界的阴阳交替是永恒的,而人的衰老却是不可逆转的。借景抒情:“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一句,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在岁月流转中的无奈与豁达。
2. 分段赏析
首联:“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这两句诗开篇点明了冬至时节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同时感慨岁月无情,牙齿松动、头发变白,青春一去不复返。诗人以自然现象引出对人生衰老的无奈。颔联:“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诗人以“髻珠”比喻明珠般的美好事物依然存在,但内心的激情却如火焰般逐渐冷却成灰烬。这里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透露出岁月消磨后的淡然与冷静。颈联:“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这两句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冬至时节的饮食习俗。酥煎的食品和新鲜的柑橘,既体现了生活的烟火气,也反映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尾联:“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最后两句以幽默的笔触收尾。诗人因官场冷落而无法得到官酒,但老妻却微笑着为他倒上自家新酿的酒。这种温馨的家庭场景,既化解了前文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下一篇:宋·苏辙《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