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wáng
gǒng
liú
bié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jué
guī
tián
shì
qíng
wǎng
luó
cóng
tuō
shēng
qǐng
jūn
zhì
shǔ
dài
tóng
wéi
gēng
qiū
shè
xiāng
cóng
qián
yǐn
gāo
shí
zuò
kòu
mén
shēng
máo
dàn
kǒng
fēi
jūn
chù
cháo
zhōng
wàng
qīng

译文

您决意归隐田园岂是世俗之人能理解的,从此将摆脱官场如网罗的束缚,安度余生。请快准备好杀鸡煮黍的炊具,待我与您一同效仿长沮、桀溺隐士耕作。秋社祭祀时我们凑钱痛饮,日上三竿时我仍会敲门相访。只怕这草庐难容您久居,朝廷上下早已传颂您的声名,人人引颈期盼您归来。

逐句剖析

"决策归田岂世情":您决意归隐田园岂是世俗之人能理解的,

"网罗从此脱余生":从此将摆脱官场如网罗的束缚,安度余生。

# 从:一作従。

"请君速治鸡黍具":请快准备好杀鸡煮黍的炊具,

"待我同为沮溺耕":待我与您一同效仿长沮、桀溺隐士耕作。

"秋社相从醵钱饮":秋社祭祀时我们凑钱痛饮,

# 从:一作従。

"日高时作叩门声":日上三竿时我仍会敲门相访。

"茅庐但恐非君处":只怕这草庐难容您久居,

"籍籍朝中望已倾":朝廷上下早已传颂您的声名,人人引颈期盼您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王巩留别》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巩决意归隐田园的支持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联诗人认为归隐田园并非出于对世俗的厌倦,而是为了摆脱官场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颔联诗人邀请友人一同归隐田园,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颈联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场景,与友人一起凑钱饮酒,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尾联诗人担心简陋的茅庐不适合友人居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已失去期望。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巩的深厚情谊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决策归田岂世情,网罗从此脱余生。”表达了诗人决定归隐田园的决心,认为这种选择并非出于对世俗的厌倦,而是为了摆脱官场的束缚,获得自由。颔联:“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诗人邀请朋友准备好农具,一同过上像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居生活,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颈联:“秋社相从醵钱饮,日高时作叩门声。”描绘了秋天社日时,诗人与朋友一起凑钱饮酒,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日高时分,诗人还会去敲朋友的门,相约一起劳作。尾联:“茅庐但恐非君处,籍籍朝中望已倾。”诗人担心简陋的茅庐不适合朋友居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朝中已经失去了期望,暗示了对官场的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答孔平仲二偈》

下一篇:宋·苏辙《过九华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