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shǐ
使
dān
èr
shí
shǒu
shí
sān
·
·
shén
shuǐ
guǎn
zhān
xiōng
jué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shuí
jiāng
jiā
guò
yōu
féng
jiàn
rén
wèn
wén
zhāng
dòng
mán
kǒng
fáng
tán
xiào
jiāng

译文

是谁把家中的文集带到幽都,让胡人遇见便追问苏大学士的消息。千万不要让文章惊动边疆的异族,只愿我们能安心谈笑,归隐江湖之间。

逐句剖析

"谁将家集过幽都":是谁把家中的文集带到幽都,

"逢见胡人问大苏":让胡人遇见便追问苏大学士的消息。

"莫把文章动蛮貊":千万不要让文章惊动边疆的异族,

"恐妨谈笑卧江湖":只愿我们能安心谈笑,归隐江湖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是北宋诗人苏辙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苏辙在出使契丹途中,寄给其兄苏轼的诗。诗中表达了苏辙对兄长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使命的思考。首句诗人以问句开篇,引出下文对兄长的思念。次句描绘了苏轼的声名远播,连契丹的胡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体现了苏轼的影响力。第三句诗人劝诫兄长不要过于炫耀才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末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身负使命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兄长的思念和对自身使命的思考,展现了苏辙的家国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兄长的赞美,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谁将家集过幽都”开篇点题,提到有人将苏轼的诗集带到幽都。这里的“家集”指的是苏轼的作品集。诗人通过这一句,引出了对文化传播的思考。次句:“逢见胡人问大苏”这句诗中“胡人”指契丹人,他们对苏轼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询问“大苏”的情况。“大苏”是苏轼的别称,与苏辙的“小苏”相对。这句诗展现了苏轼的文学影响力,即使在异国他乡,也受到关注。第三句:“莫把文章动蛮貊”这句诗中“蛮貊”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这里代指契丹人。诗人劝诫不要轻易将文章传播到这些地区,担心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误解。这反映了苏辙对文化传播的谨慎态度。末句:“恐妨谈笑卧江湖”表达了苏辙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担心如果文章在异域引起过多关注,可能会干扰到他们兄弟在江湖上的自由生活。这里的“江湖”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次前韵》

下一篇:宋·苏辙《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