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ān
nán
wēi
xuě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nán
xuě
xiǎo
lái
yǒu
chén
yóu
jiǔ
wèi
xiāo
fēng
fàn
huā
lái
zhú
guāng
duàn
jiàn
zhī
qiáo
shān
hán
dòng
xíng
rén
zuì
shú
bīn
huān
xiāo
guī
xiāng
jiāng
yáo
xiù
lín
xián
rèn
zǎo
méi
tiáo

译文

南溪夜里下了雪,清晨天放晴,有客人早晨出游,宿醉还没消退。风吹残留的雪花像花瓣一样来追逐马匹,雪光映照在断涧上,看不清桥下的桥。山间寒冷,道路冰封,行人停止了往来,宾客们沉醉欢腾,舞动的兴致十分喧闹。归来的马匹相继踏着像瑶玉一样的积雪,在林中闻嗅着,随意辨认早开的梅花枝条。

逐句剖析

"南溪夜雪晓来霁":南溪夜里下了雪,清晨天放晴,

"有客晨游酒未消":有客人早晨出游,宿醉还没消退。

"风泛余花来逐马":风吹残留的雪花像花瓣一样来追逐马匹,

"光浮断涧不知桥":雪光映照在断涧上,看不清桥下的桥。

"山寒冻合行人息":山间寒冷,道路冰封,行人停止了往来,

"醉熟宾欢舞意嚣":宾客们沉醉欢腾,舞动的兴致十分喧闹。

"归骑相将踏瑶玉":归来的马匹相继踏着像瑶玉一样的积雪,

"嗅林闲认早梅条":在林中闻嗅着,随意辨认早开的梅花枝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子瞻南溪微雪》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七言律诗。全诗以雪后南溪晨游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冬日雪景的清丽与宴饮的欢愉。首联点明时间与场景,夜雪初晴,友人携酒踏雪;颔联以“风泛余花”“光浮断涧”等动态意象,描绘风雪交织的溪畔景致;颈联对比山间寒意与宴饮喧嚣,形成冷暖交融的画面;尾联以踏雪寻梅收尾,呼应主题,暗含对自然之趣的欣赏。全诗语言平实,对仗工整,通过“九熬”韵部营造悠远意境,是研究苏辙早期诗歌风格及兄弟文学互动的重要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是苏辙早期代表作之一。苏辙与苏轼兄弟情深,常以诗歌唱和。诗中“南溪”与苏轼同期作品中的地理意象相呼应,体现兄弟二人在汴京时期的文学交流。此诗既是对苏轼原作的回应,也记录了苏辙与友人雪后宴饮的闲适场景,反映其早期诗作中注重景物描摹与情感表达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诗。介绍了南溪雪后清晨的景象,描绘了雪霁晨游、风逐残雪、山寒宴欢、踏雪寻梅等场景,体现了冬日景致的独特与文人雅趣,营造出闲适欢快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游赏的愉悦。

2. 写作手法

拟人:“风泛余花来逐马”,将风卷残雪比作追逐马匹的“余花”,赋予风雪以人的动态,生动展现出风雪追随马行的情景,让画面更具动感。。对比:“山寒冻合行人息,醉熟宾欢舞意嚣”,对比得山寒路冻与宴饮欢腾,以冬日山间的萧瑟寒冷衬托出宴饮场合的热闹欢快,突出了场景的反差感。对偶:“风泛余花来逐马,光浮断涧不知桥”,“风泛”对“光浮”,“余花”对“断涧”,“来逐马”对“不知桥”,对仗工整,使诗句节奏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比喻:“归骑相将踏瑶玉”,将积雪比作瑶玉,形象地写出了雪的洁白晶莹,让读者更易感受积雪的质感与美感。动静结合:“风泛余花来逐马,光浮断涧不知桥”,“风泛余花来逐马”描绘出风卷残雪追逐马匹的动态景象,“光浮断涧不知桥”则展现出雪光映照断涧、桥被雪掩的静态画面。动态与静态相互映衬,让雪后溪畔的景致既有灵动之感,又有静谧之美,丰富了画面的层次,给人更真切的感受。意象组合:将“夜雪”“断涧”“早梅”这类传统意象重新搭配,既留存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又加入“醉客喧舞”这样生动的生活情景,展现出宋诗中理趣与情致相互融合的特点。

3. 分段赏析

首联:“南溪夜雪晓来霁,有客晨游酒未消”此联点明时间与场景,南溪夜里下了雪,清晨放晴,有客人在早晨出游,宿醉还未消退。“夜雪”“晓霁”写出时间变化,“酒未消”则带出一种随性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轻松的基调,自然引出下文的游赏情景。​颔联:“风泛余花来逐马,光浮断涧不知桥”描绘了风中残留的雪花像花瓣一样追逐着马匹,雪光映照在断涧上,让人看不清桥下的景象。“逐马”赋予雪花动态,“光浮”写出雪光的朦胧,两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雪后溪畔独特的景致,画面感十足。​颈联:“山寒冻合行人息,醉熟宾欢舞意嚣”写山间寒冷,道路冰封,行人稀少,而沉醉的宾客们却欢快地舞动,气氛喧闹。前句写自然的萧瑟,后句写人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冬日的寒冷,又体现了宴饮的热闹,丰富了诗的意境。​尾联:“归骑相将踏瑶玉,嗅林闲认早梅条”写归来的马匹相继踏着像瑶玉一样的积雪,在林中随意闻嗅辨认早开的梅花枝条。“踏瑶玉”比喻贴切,写出雪的洁白,“认早梅”呼应“微雪”主题,透出文人的闲情逸致,让全诗在清雅的氛围中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下一篇:宋·苏辙《正旦夜梦李士宁过我谈说神怪久之草草为具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