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明朝一百五":寒食节明天就到了,这是冬至后第一百零五日,
"谁家冉冉尚厨烟":不知哪家还在冉冉升起厨房的炊烟。
"桃花开尽叶初绿":桃花已经凋谢殆尽,叶片才刚刚转绿,
"燕子飞来体自便":燕子飞来了,体态轻盈自在地飞翔。
"爱客渐能陪痛饮":因为喜爱宾客,渐渐能陪着尽情畅饮,
"读书无思懒开编":读书时没有思绪,便懒得翻开书卷。
"秦川雪尽南山出":秦川的积雪已经消融,终南山渐渐显露出来,
"思共肩舆看麦田":想着与你一起乘轿去观赏麦田的风光。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节令与生活交织:首句以“寒食明朝一百五”精准点出节气时序(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暗含对时间流转的敏感;次句“谁家冉冉尚厨烟”以疑问语气描摹寒食禁火前最后一日的生活场景——炊烟袅袅中,透露出百姓为迎接节日而准备的烟火气息。两句以节令切入生活,既点明作诗背景,又以“尚厨烟”的细节为全诗增添人间烟火味。颔联“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暮春景象的动态描摹:“桃花开尽”写花期将尽的时序变化,“叶初绿”以新叶的嫩色勾勒生机,二者形成花谢叶生的自然轮回;“燕子飞来体自便”则以禽鸟的轻盈动态破静,“体自便”三字既写燕子飞翔的自在之态,亦暗含诗人对春日生机的欣悦。此联借植物荣枯与动物灵动,构建出富有层次感的春景图,为后文抒情奠定自然基调。颈联“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生活状态的矛盾与真率:“爱客渐能陪痛饮”展现诗人待客时的豪爽性情,“渐能”二字似有自嘲酒量渐长之意,略带幽默;“读书无思懒开编”则笔锋一转,直言因思绪匮乏而懒于翻书的疏懒状态。两句通过“痛饮”的外放与“懒读”的内敛形成对比,以白描手法袒露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心境——既有待客的热情,亦有独处时的慵懒,尽显文人生活的随性与真率。尾联“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地域风光与友情的融合:“秦川雪尽南山出”描绘北方春景的独特风貌——秦川积雪消融,终南山影渐次显现,画面由冬入春,层次分明;“思共肩舆看麦田”则以“肩舆”(轿子)这一代步工具,具象化与兄长苏轼同游的期盼。“思共”二字直抒胸臆,将对友人的思念融入“看麦田”的田园之景中,既展现对自然风物的喜爱,又借共同观景的想象,传递出兄弟间深厚的情谊,收束处景情交融,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苏辙《寒食游南湖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辙《次韵毛君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