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年七十二回新":您的七十二岁生辰又如新生般到来,
"蓬矢桑弧记此晨":用蓬草做的箭、桑木做的弓,记下这个清晨。
"养就丹砂无上药":修养成如同丹砂般的无上灵药,
"已超诸数自由身":早已超越了寻常寿数,成为自在无拘的人。
"中年道路趋真境":中年以后的人生道路,趋向了真正的境界,
"外物功名委世人":外在的功名利禄,都托付给世间俗人。
"今夜空庭香火罢":今晚空荡的庭院里,祝寿的香火燃尽之后,
"定应星斗识天真":天上的星斗一定能识别您纯真的本性。
"十载从公鬓似蓬":十年追随您左右,我的鬓发已像蓬草般散乱,
"羡公英气老犹充":真羡慕您,英气到老年依然充沛。
"生时别得星辰力":您出生时仿佛得到了星辰的助力,
"晚岁仍加鼎灶功":晚年又勤修着炼丹的功夫。
"世事不堪开眼看":世间的事情,实在不忍心睁开眼去看,
"劳生渐恐转头空":劳碌的人生,渐渐让人害怕转眼成空。
"问公试觅刀圭药":请问您试着寻觅那灵丹妙药,
"岁岁称觞此日中":让我们每年今日都能举杯为您祝寿。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也是一组祝寿诗。内容主题围绕庆贺张安道七十二岁寿辰展开,结尾“岁岁称觞此日中”呼应祝寿主题,既融入了诗人对长寿的期盼,也体现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椿年七十二回新”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描绘了一种名为“大椿”的上古神树,其生命周期极为漫长。“大椿”以万年为单位的寿命,使其成为“长寿”的经典象征。诗句以“椿年”直接代指长寿,将张安道的七十ニ岁人生与“大椿”的生命力关联,赋予其超越普通高龄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椿年七十二回新,蓬矢桑弧记此晨”,以“椿年”称贺张安道七十二岁生日,用“蓬矢桑弧”的传统典故点出生日清晨的喜庆,既点明题意,又显庄重。“养就丹砂无上药,已超诸数自由身”,借“丹砂”这一意象,既赞对方似有养生之道,更暗指其超脱世俗束缚的精神境界。“中年道路趋真境,外物功名委世人”,直抒对友人中年后追求人生真谛、看淡功名的欣赏,情感真挚。“今夜空庭香火罢,定应星斗识天真”,以夜空星斗作衬,写生日香火祭祀后,仿佛星辰也能感知友人的本真性情,意境空灵,强化对友人品格的赞美。第二首“十载从公鬓似蓬,羡公英气老犹充”,从自身十年来追随友人的经历入笔,以“鬓似蓬”自比,反衬对友人年老仍气度昂扬的羡慕,友情蕴含其中。“生时别得星辰力,晚岁仍加鼎灶功”,承接前文“星斗”“丹砂”,说友人仿佛得星辰庇佑,晚年仍勤修养生之道,既是祝寿语,也暗含对其精神状态的肯定。“世事不堪开眼看,劳生渐恐转头空”,由友人的超脱联想到世事纷扰与人生短暂,流露些许感慨,更显对友人境界的向往。“问公试觅刀圭药,岁岁称觞此日中”,以“刀圭药”作喻,祝愿友人能如服药般健康长寿,年年有今日的祝寿欢宴,将祝福之情推向高潮,质朴中见恳切。
上一篇:宋·苏辙《过兴教赠钊上人》
下一篇:宋·苏辙《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