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春芽大麦粗":黄檗山的春茶嫩芽粗如大麦粒,
# 檗:一作蘗。
"倾山倒谷采无余":整座山谷的茶芽被采摘殆尽。
# 倾山倒谷:指搜遍山谷。
"久疑残枿阳和尽":长久怀疑残存的茶枝已无春意,
# 枿:同蘖;树木经砍伐后重新长出的枝条。,久:宋大字本、明蜀本作只。
"尚有幽花霰雪初":却仍有幽花在雪霰初降时绽放。
# 霰:小雪珠,俗称米雪,多出现在下雪之初。,幽花:指幽静的茶花。
"耿耿清香崖菊淡":茶花的清香清冷如崖菊,
"依依秀色岭梅如":秀丽姿态堪比山岭寒梅。
# 岭梅如:如同岭上的梅花。,秀色:清秀美丽之色。,依依:轻柔的样子。
"经冬结子犹堪种":茶花历经寒冬结籽仍可播种,
"一亩荒园试为锄":我愿在荒园中开垦一亩试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将崖菊的“清香”且“淡”与岭梅的“秀色”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崖菊和岭梅不同的特点,崖菊清香淡雅,岭梅则有着秀丽的色泽,展现出两种不同花卉各自独特的风貌,使读者对它们的形象感受更加鲜明。
2. 分段赏析
“黄檗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两句描绘了春日里黄蘖发芽、大麦粗壮的景象,人们倾山倒谷地采摘。“倾山倒谷”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展现出采摘场面的热烈与繁忙,为后文茶花出场做环境铺垫,暗示此时其他植物备受关注,茶花却未被留意。“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两句是全诗的转折。前半句写诗人长久以来怀疑残剩的枝丫已在冬日耗尽生机,营造出一种衰败的氛围。后半句笔锋一转,“尚有”一词突出意外之感,原来还有清幽的茶花在霰雪初降时绽放,展现出茶花顽强的生命力,在严寒中独树一帜。“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两句运用对比与衬托手法。将茶花的清香与淡雅的崖菊相比,秀色与岭上的梅花比肩。“耿耿”“依依”生动地表现出茶花香气萦绕、姿态柔美的特点,突出茶花兼具菊之清香、梅之秀色,在品质与外形上毫不逊色于二者。“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两句,“经冬结子”再次强调茶花生命力的坚韧,历经寒冬仍能结子。“犹堪种”表明种子具备繁衍能力。诗人表示要在一亩荒园尝试锄地种植,流露出对茶花的喜爱与珍视,希望能让茶花在荒园生长,也暗示了诗人对茶花所代表的顽强精神的推崇。
上一篇:宋·苏辙《送顾子敦奉使河朔》
下一篇:宋·苏辙《颍州择胜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