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江南春雨淫":在江南春雨绵绵中与你送别,
"北方谁是子知音":北方之地,谁又能成为你的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你的品性如同白玉,即使经过烈火焚烧依然冷静沉定,
# 性如白玉烧犹冷:生性如白玉一般用火烧不热。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自注日:真玉烧三日不热”。
"文似朱弦叩愈深":你的文章似朱弦般越叩击越显余韵悠长。
"万里同舟宽老病":曾一同在漫长的旅途中乘船,慰藉了我年老多病之身,
"一杯分袂发悲吟":今日一杯饯别酒,却引发我满腔悲吟。
# 分袂:分手,分别。
"明年榜上看名姓":明年在科举的榜单上看到你的名字,
"杨柳春风正似今":那时杨柳依旧,春风和煦,正如今日这般。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江南春雨淫”起笔,勾勒出离别时阴雨连绵的背景,既点明时节与地点,又渲染出惆怅的氛围。“北方谁是子知音”一句,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友人远行后的未知境遇。诗人以设问的形式,既流露出对友人独在异乡、无人赏识的隐忧,又暗含对其才华的肯定——如此卓绝之人,北方之地,谁能真正理解他的抱负与才情?此联以景衬情,以问寄意,奠定了全诗深沉而略带惆怅的基调。颔联以“白玉”与“朱弦”为喻,将王适的品性与文章推向极致。“性如白玉烧犹冷”一句,以烈火淬炼白玉却难改其冷冽本质,喻指友人历经世事磨砺,仍保持高洁纯净的品格;“文似朱弦叩愈深”则以朱弦越叩击越显余韵悠长,暗喻其文章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此联通过精妙的比喻,将抽象的品性与才华具象化,既是对友人的高度赞誉,亦彰显出诗人对文学审美的独到见解。颈联笔锋骤转,从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回归到现实的离别场景。“万里同舟宽老病”一句,忆及往昔共渡艰难、相互宽慰的时光,暗含对岁月流逝、人生聚散的感慨;“一杯分袂发悲吟”则直抒胸臆,以“一杯”与“悲吟”的强烈对比,将离别之痛推向高潮。此联虚实相生,前句虚写过往,后句实写当下,既是对往昔情谊的追忆,亦是对未来孤寂的预感,情感深沉而复杂。尾联笔触一扬,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悲转喜。诗人以“明年榜上看名姓”的想象,预祝友人金榜题名,既是对其才华的信心,亦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而“杨柳春风正似今”一句,则以眼前之景寄托未来之愿,春风杨柳依旧,暗喻时光流转而情谊长存。此联以景结情,虚实相映,既呼应了首联的离别之景,又为全诗注入了一抹希望的亮色,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