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雾霏霏作雪天":江面上雾气弥漫,就像下雪的天气一样,
"樽前醉倒不知寒":在酒桌前喝酒喝醉了,连寒冷都感觉不到。
"后堂桃李春犹晚":后堂的桃花和李花因为春天还来得比较晚,所以还未完全开放,
# 李:旧注:宋大字本、明蜀本作杏。
"试觅酥花子细看":我试着去寻觅那带着酥润之感的花朵,仔细地观赏。
# 酥花:梅花的指称。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劝赠李朝散》首句“江雾霏霏作雪天”描绘出一幅江面上雾气弥漫,如同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清冷的感觉,同时也点明了时节是在冬季。次句“樽前醉倒不知寒”写在这样的天气里,诗人与友人在酒桌前饮酒作乐,以至于醉倒,竟感觉不到寒冷,体现出宴饮时的欢乐氛围和诗人的沉醉状态。三句“后堂桃李春犹晚”写诗人醉眼朦胧中想到后堂的桃李,此时春天还未完全到来,桃李花开得较晚,为末句的“觅花”做了铺垫。末句“试觅酥花子细看”描写诗人带着醉意,兴致勃勃地去寻觅那刚刚绽放、还带着酥润之感的桃李花,想要仔细观赏,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关注和喜爱,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闲适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