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ā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shì
fēn
fēn
shuí
xián
jiāo
lóng
ān
mián
rén
jiān
yàn
sān
qiū
hàn
jiàn
yóu
qiān
quán
miào
lìng
jiǔ
yáo
shí
zuì
bǎo
tián
jiā
kāng
jiǔ
ān
biàn
便
yōu
xīn
wèi
shuí
zhī
gèng
xiāng
shì
rán

译文

世间事务纷纷扰扰,谁又能有空闲,蛟龙不降雨,独自安稳地睡眠。人间已经厌恶了秋季长时间的干旱,涧底仍然吝啬得只有一捧泉水。庙令经常有酒和菜肴,喝得醉饱,田家长期以来习惯了以糠秕为食。我的忧心没有停止,可又有谁来体恤,只能再次试着点燃炉香祈雨。

逐句剖析

"世故纷纷谁复闲":世间事务纷纷扰扰,谁又能有空闲,

"蛟龙不雨独安眠":蛟龙不降雨,独自安稳地睡眠。

"人间已厌三秋旱":人间已经厌恶了秋季长时间的干旱,

"涧底犹悭一掬泉":涧底仍然吝啬得只有一捧泉水。

"庙令酒肴时醉饱":庙令经常有酒和菜肴,喝得醉饱,

"田家糠秕久安便":田家长期以来习惯了以糠秕为食。

"忧心未已谁知恤":我的忧心没有停止,可又有谁来体恤,

# 谁知:宋大字本作知谁。

"更把炉香试一燃":只能再次试着点燃炉香祈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子瞻祈雨》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在旱灾严重,人间饱受三秋干旱之苦的背景下,蛟龙却独自安眠不降雨,连涧底都难有一掬泉水。庙令等人常以酒肴醉饱,而田家只能长期以糠秕为食。诗人忧心旱灾却无人体恤,只能再次燃起炉香祈雨。写作上,对比鲜明,借景与叙事相结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旱灾现状的忧虑,对官员失职的批判,以及对祈雨成功缓解旱灾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世故纷纷谁复闲,蛟龙不雨独安眠。”以感慨世事繁忙开篇,随即笔锋一转,指责蛟龙在大旱之际独自安眠,不施降雨,为旱灾的发生营造一种无奈的氛围,引出下文对旱灾现状及社会现象的描述。“人间已厌三秋旱,涧底犹悭一掬泉。”具体描述旱灾的严重程度,人间已经厌恶了长达三秋的干旱,就连涧底都吝啬得难以提供一掬泉水,通过这两句,将旱灾的严峻形势生动地展现出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旱灾的忧虑。“庙令酒肴时醉饱,田家糠秕久安便。”运用对比手法,将庙令等官员的奢靡生活与田家的困苦生活进行对比,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官员不顾百姓疾苦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忧心未已谁知恤,更把炉香试一燃。”诗人直接抒发自己对旱灾的忧心无人理解和体恤的无奈,最后只能再次尝试焚香祈雨,表达出诗人对旱灾缓解的急切期盼,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次前韵答景仁》

下一篇:宋·苏辙《赠医僧鉴清二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