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èr
shí
èr
·
·
hàn
dàn
xuā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kāi
huā
zhuó
shuǐ
zhōng
bào
xìng
jié
zhū
jiàn
yuè
míng
shí
qīng
xiāng
wèi
shuí

译文

在浑浊的水中绽放花朵,坚守本性何其高洁。当朱红栏杆映着明月,清雅的芬芳为谁而散。

逐句剖析

"开花浊水中":在浑浊的水中绽放花朵,

"抱性一何洁":坚守本性何其高洁。

"朱槛月明时":当朱红栏杆映着明月,

"清香为谁发":清雅的芬芳为谁而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二·菡萏轩)》是北宋诗人苏辙为唱和友人文同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莲荷为吟咏对象,通过对其生长环境与精神品格的刻画,寄托诗人的人格理想。首句“开花浊水中”以浊水反衬荷花,凸显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次句直抒胸臆,强化莲荷坚守本真的生命姿态。后二句转向环境烘托,以“朱槛月明”的静谧夜色为背景,借“清香为谁发”的设问,既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淡淡怅惘,又以莲香自守的意象收束,彰显遗世独立的风骨。全诗语言简练,托物言志,将莲荷的自然属性与士大夫的精神追求相融合,体现了宋代文人园林诗“格物致理”的创作特征与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开花浊水中”,此句描绘出荷花生长于污浊之水的环境,以“浊水”衬托出荷花生长环境的恶劣,为后文突出其高洁品质埋下伏笔。一个“浊”字,将水质的浑浊展现得十分直观,让读者能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次句“抱性一何洁”,“抱性”赋予荷花以人的姿态,仿佛它紧紧守护着自己的本性。“一何洁”用感叹的语气,强调了荷花秉性的高洁程度,与前文的“浊水”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对荷花高洁品质的由衷赞美。第三句“朱槛月明时”,此句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画面:朱红色的栏杆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诗人通过“朱槛”和“月明”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高雅的氛围,为下文荷花的清香做铺垫,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末句“清香为谁发”以设问收束全诗,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中,荷花的清香散发出来,诗人却发出疑问,这清香究竟是为谁而散发呢?这一问,既表现出诗人对荷花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迷茫,借物抒情,将情感融入景中,韵味悠长。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画枕屏》

下一篇:宋·苏辙《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