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燕南古战场":在赵地之北、燕地之南,这里曾经是古代的战场,
"何年千里作方塘":不知道是哪一年,这千里之地变成了一方池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坐在这烟雾弥漫的水边,让人感觉那来自北方的胡人的兵尘战气已经十分遥远,
"皮币遥知国计长":通过以皮币与契丹交往,我能远远地感知到国家的长久之计。
"胜处旧闻荷覆水":曾经听说这美好的地方,过去荷叶覆盖着水面,
"此行犹及蟹经霜":这次出行到这里,还能赶上品尝经过霜打的肥美的螃蟹。
"使君约我南来饮":雄州的知州邀请我到南方来饮酒,
"人日河桥柳正黄":在正月初七的时候,河桥上的柳树刚刚泛出嫩黄的颜色。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诗人开篇点明雄州的历史位置,这里曾是赵北燕南的古战场,如今却变成了千里方塘。通过古今对比,突出了时间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感,引发读者对往昔战争的联想以及对如今和平景象的感慨。“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遥知国计长。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前两句诗人坐在烟波浩渺的湖边,感觉胡地的战火尘烟已十分遥远,同时意识到通过与契丹的贸易往来,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平与发展的关注。后两句则由对历史和国家大事的思考,转向眼前的自然景色和物产。诗人听闻此地过去有荷花覆盖水面的美景,而此次出行又恰逢能品尝到经霜的螃蟹,在描写中流露出对雄州美好风光和丰富物产的喜爱与赞赏之情,也为诗歌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旅途的意趣。“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诗人提到雄州知州王崇拯邀请他南来饮酒,并且特别指出时间是人日,此时河桥边的柳树已呈现出嫩黄的颜色。人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与友人相约饮酒,营造出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既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又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以及内心的喜悦之情。以景结情,使诗歌余韵悠长,给人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