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何所事":闭门不出有何事可做,
"毛发日青青":镜中白发一天天增多。
"齿折登山屐":登山木屐的齿已磨平,
"尘生贳酒瓶":借酒消愁的酒瓶积满灰尘。
"调心开贝叶":调和心性研读佛经,
"救病读《难经》":疗愈病痛翻阅医书。
"定起无人见":禅定后起身无人相伴,
"寒灯一点星":唯有寒灯如一点星辰。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闭门何所事,毛发日青青。”诗人闭门独处,无所事事,只能看着自己的头发一天天变长。这里的“毛发日青青”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颔联:“齿折登山屐,尘生贳酒瓶。”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牙齿已经残损,但仍穿着登山的木屐;尘土堆积在酒瓶上,表明他已很久没有饮酒。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的清贫和生活的艰辛。颈联:“调心开贝叶,救病读《难经》。”诗人通过阅读佛经(贝叶)来调整心态,通过研读《难经》来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和对健康的渴望。尾联:“定起无人见,寒灯一点星。”诗人从冥想中醒来,四周无人,只有寒冷的灯光孤独地闪烁。这句诗以寒灯为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上一篇:宋·苏辙《吕司空挽词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