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相携欲上天":五老峰相互携手仿佛要升上天去,
"玄猿白鹤尽疑仙":黑猿和白鹤都像是神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浮云好像有意把山顶隐藏起来,
"流水无声入稻田":流水悄然无声地流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古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天籁之音自然而生,
"诸峰落日尽生烟":群峰在落日余晖中蒙上薄雾,朦胧如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诗人匆匆策马返回喧嚣城市,
"惭愧幽人正醉眠":惭愧打扰了正在醉眠的隐居之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诗人描绘了五位老者相互携手欲上天的景象,玄猿和白鹤的仙灵之态令人怀疑不已。这里通过“五老”“玄猿”“白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颔联:“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诗人描绘了浮云有意地遮掩着山巅,流水静静地流入稻田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宁静与美丽。颈联:“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古老的树木在微风中发出轻微的声音,众山的余晖逐渐升起烟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宁静与神秘,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尾联:“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诗人骑马匆匆返回城市,心中感到惭愧,因为那些隐居的幽人正在醉眠。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宋·苏辙《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辙《泛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