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shān
shān
yáng
yǒng
·
·
bái
guà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lǎo
xiāng
xié
shàng
tiān
xuán
yuán
bái
jìn
xiān
yún
yǒu
cáng
shān
dǐng
liú
shuǐ
shēng
dào
tián
wēi
fēng
shí
lài
zhū
fēng
luò
jìn
shēng
yān
guī
ān
cǎo
cǎo
huán
chéng
shì
cán
kuì
yōu
rén
zhèng
zuì
mián

译文

五老峰相互携手仿佛要升上天去,黑猿和白鹤都像是神仙。浮云好像有意把山顶隐藏起来,流水悄然无声地流入稻田。古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天籁之音自然而生‌,群峰在落日余晖中蒙上薄雾,朦胧如烟‌。诗人匆匆策马返回喧嚣城市,惭愧打扰了正在醉眠的隐居之人。

逐句剖析

"五老相携欲上天":五老峰相互携手仿佛要升上天去,

"玄猿白鹤尽疑仙":黑猿和白鹤都像是神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浮云好像有意把山顶隐藏起来,

"流水无声入稻田":流水悄然无声地流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古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天籁之音自然而生‌,

"诸峰落日尽生烟":群峰在落日余晖中蒙上薄雾,朦胧如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诗人匆匆策马返回喧嚣城市,

"惭愧幽人正醉眠":惭愧打扰了正在醉眠的隐居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苏辙游览庐山山阳七景之一的白鹤观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动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庐山仙境般美景的赞美之情。首联诗人描绘了五位长者相互携手欲飞升的场景,黑猿和白鹤的出现让人怀疑它们是否是仙人。颔联诗人通过浮云有意隐藏山顶、流水无声流入稻田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奇妙景色和自然的神秘力量。颈联古老的树木在微风中不时发出声响,各个山峰在夕阳下升起烟雾,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静谧与美丽。尾联诗人表达了离开庐山返回城市的不舍,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苏辙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的独特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诗人描绘了五位老者相互携手欲上天的景象,玄猿和白鹤的仙灵之态令人怀疑不已。这里通过“五老”“玄猿”“白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颔联:“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诗人描绘了浮云有意地遮掩着山巅,流水静静地流入稻田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宁静与美丽。颈联:“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古老的树木在微风中发出轻微的声音,众山的余晖逐渐升起烟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宁静与神秘,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尾联:“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诗人骑马匆匆返回城市,心中感到惭愧,因为那些隐居的幽人正在醉眠。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辙《泛潩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