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ǐ
chǒu
èr
yuè
chóng
dào
yīn
zhā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qián
táng
jiǔ
yuè
qiū
tóng
lái
yǐng
wěi
piān
zhōu
tuì
退
shàng
yǒu
sān
shī
zài
hǎo
shì
wéi
shí
liú
qīng
xiè
xiàng
rén
huái
怀
bào
jìn
zhōng
chéng
wèi
guó
shǐ
zhōng
yōu
chóng
lái
dōng
jiē
chén
lèi
chūn
fēng
shōu
bǎi
qǐng
西
shí
yuán
jìn
chéng
guō
dài
chuān
yuán
tái
ě
xiān
lín
shuǐ
cēn
bàn
yǎn
mén
yuǎn
fàn
biàn
便
chéng
zhōng
zuì
yōu
xún
jìn
shù
jiā
yuán
qián
táng
wèi
dào
néng
xiān
shuō
gèng
zhuó
qīng
shān
liǎng
àn
tún

译文

回忆起当年九月秋天前往钱塘,一同来到颍水之尾乘坐一只小船。退居之后还有三位老师在,遇到好事应当停留十天。尽情地向他人倾诉内心的情感,忠诚地为国家始终担忧。再次来到东阁,一切都已化为尘土,泪水滴落在春风里,怎么也止不住。广阔的西湖有着十里的源头,靠近城郭连接着山川平原。古老的亭台高低不平地先临近水面,野外的寺庙参差不齐,一半掩着门。到远处泛舟很快就会整天沉醉,悠闲地探寻也数不尽各家的园林。还没到钱塘却能先描述它,更何况还有青山在两岸排列。

逐句剖析

"忆赴钱塘九月秋":回忆起当年九月秋天前往钱塘,

"同来颍尾一扁舟":一同来到颍水之尾乘坐一只小船。

"退居尚有三师在":退居之后还有三位老师在,

"好事须为十日留":遇到好事应当停留十天。

"倾泻向人怀抱尽":尽情地向他人倾诉内心的情感,

"忠诚为国始终忧":忠诚地为国家始终担忧。

"重来东阁皆尘土":再次来到东阁,一切都已化为尘土,

"泪滴春风自不收":泪水滴落在春风里,怎么也止不住。

"百顷西湖十里源":广阔的西湖有着十里的源头,

"近依城郭带川原":靠近城郭连接着山川平原。

"古台駊騀先临水":古老的亭台高低不平地先临近水面,

"野寺参差半掩门":野外的寺庙参差不齐,一半掩着门。

"远泛便成终日醉":到远处泛舟很快就会整天沉醉,

"幽寻不尽数家园":悠闲地探寻也数不尽各家的园林。

"钱塘未到能先说":还没到钱塘却能先描述它,

"更着青山两岸屯":更何况还有青山在两岸排列。

# 着:宋大字本作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是北宋诗人苏辙创作的两首七言律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第一首诗通过回忆与苏轼一同前往钱塘和颍水的情景,表达了怀旧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担忧。诗人回到现实,看到物是人非,不禁落泪,将怀旧之情推向高潮。第二首诗描绘了汝阴西湖的广阔水域和周边地理环境,通过描写西湖边的古老亭台和野外寺庙,增添了画面的古朴和宁静。诗人泛舟西湖,沉醉其中,探寻园林意犹未尽,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对兄长的思念。整体上,这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忆赴钱塘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回忆往昔与苏轼同游的情景,点明时间和事件,“九月秋”点明季节,“一扁舟”勾勒出同行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颔联:“退居尚有三师在,好事须为十日留”,描述当下退居生活,有友人相伴,应当多停留些时日,体现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颈联:“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国家的担忧,展现出诗人的胸怀和责任感。尾联:“重来东阁皆尘土,泪滴春风自不收”,回到现实,看到曾经的地方如今已物是人非,“皆尘土”强调了变化之大,“泪滴春风”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悲伤之情,将怀旧之情推向高潮。​​第二首​​:首联:“百顷西湖十里源,近依城郭带川原”,描绘了汝阴西湖广阔的水域和周边的地理环境,“百顷”“十里”突出了西湖的广阔,“近依城郭”“带川原”描绘出西湖与周边环境的紧密联系,展现出西湖的壮美。颔联:“古台駊騀先临水,野寺参差半掩门”,具体描写西湖边古老亭台和野外寺庙的景象,“駊騀”形容亭台高低不平的样子,“参差”形容寺庙错落有致,“半掩门”增添了一种古朴和宁静的氛围。颈联:“远泛便成终日醉,幽寻不尽数家园”,写诗人泛舟西湖沉醉其中,探寻园林意犹未尽,表现出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和陶醉。尾联:“钱塘未到能先说,更着青山两岸屯”,以还未到钱塘却能描述它,还有青山排列在两岸,进一步烘托出西湖景色的美好,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同时也暗含对兄长的思念,希望兄长也能感受到这里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高邮别秦观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辙《筠州二咏 黄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