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shǐ
使
dān
èr
shí
shǒu
èr
shí
·
·
shùn
quán
shī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shān
yán
yán
shùn
zhái
yān
shùn
shén
zài
tiān
zài
rén
zài
quán
shén
qīn
yòng
zhī
yǒu
liè
quán
xià
mín
shì
zhī
quán
liú
jiāng
yǒu
yǒng
yuán
shān
shī
běi
zhōng
kuí
huì
wéi
chéng
yǒu
biē
yǒu
líng
yùn
shì
xiè
zhuó
liú
āi
ài
xiāo
wáng
fēng
huǒ
miè
shōu
cóng
róng
láo
zhě
suǒ
xiū
shuí
wéi
hàn
zāi
shāng
tiān
hào
jié
quán
lún
wáng
mín
xián
níng
yuē
xiǎng
shí
shù
bǎi
dēng
yǒu
liú
xuàn
rán
kǎn
ér
shēng
gōu
mǎn
yíng
xiā
měng
fèi
téng
fěi
quán
shí
lái
shí
zhí
gāo
tún
pín
zǎo
shì
jīn
zài
táng
quán
chū

译文

历山高耸险峻,那是虞舜居住过的地方。虞舜已然逝去,他的神灵升入了天际。他的德行存于人心,他的恩泽体现在这泉水之中。神灵高远不可亲近,德行虽润泽万物,百姓却难以确切感知其功用。这清凉凛冽的泉水,百姓对它恭敬敬仰。泉水流淌无穷无尽,引发我永远的追思。泉水源头发于山中,延伸到北方的河道。散布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旁,汇聚成清澈的水波。水中有鳖类和游鱼,水面有菱角与荷花。泉水能排泄毒气,浑浊污垢随之流走。尘埃与飞沙渐渐消散,狂风和烈火也不再肆虐。丛生的树木繁荣茂盛,成为劳作之人休憩的地方。是谁带来了旱灾啊,万物没有不受到损伤的。天地仿佛耗尽了生机,泉水也随之干涸消亡。百姓都不得安宁,纷纷说道是不是没有好好祭祀神灵才遭此灾祸。及时雨终于纷纷落下,各种谷物都获得丰收。泉水重新潺潺流动,溢出田坎向上奔涌。田间沟渠满满当当,小虾和青蛙在水中欢腾。这泉水并非自然复流,实为虞舜帝王在眷顾我们。人们手捧羔羊和小猪,将水草做成菜肴进行祭祀。如今帝王的神灵降临庙堂,泉水也恢复了旧日的模样。

逐句剖析

"历山岩岩":历山高耸险峻,

"虞舜宅焉":那是虞舜居住过的地方。

"虞舜徂矣":虞舜已然逝去,

"其神在天":他的神灵升入了天际。

"其德在人":他的德行存于人心,

"其物在泉":他的恩泽体现在这泉水之中。

"神不可亲":神灵高远不可亲近,

"德用不知":德行虽润泽万物,百姓却难以确切感知其功用。

"有冽斯泉":这清凉凛冽的泉水,

"下民是祗":百姓对它恭敬敬仰。

"泉流无疆":泉水流淌无穷无尽,

"有永我思":引发我永远的追思。

"源发于山":泉水源头发于山中,

"施于北河":延伸到北方的河道。

"播于中逵":散布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旁,

"汇为澄波":汇聚成清澈的水波。

"有鳖与鱼":水中有鳖类和游鱼,

"有菱与荷":水面有菱角与荷花。

"蕴毒是泄":泉水能排泄毒气,

"污浊以流":浑浊污垢随之流走。

"埃壒消亡":尘埃与飞沙渐渐消散,

# 壒:一作𡏖。

"风火灭收":狂风和烈火也不再肆虐。

"丛木敷荣":丛生的树木繁荣茂盛,

"劳者所休":成为劳作之人休憩的地方。

"谁为旱灾":是谁带来了旱灾啊,

"靡物不伤":万物没有不受到损伤的。

"天地耗竭":天地仿佛耗尽了生机,

"泉亦沦亡":泉水也随之干涸消亡。

"民咸不宁":百姓都不得安宁,

"曰不享耶":纷纷说道是不是没有好好祭祀神灵才遭此灾祸。

"时雨既澍":及时雨终于纷纷落下,

"百谷既登":各种谷物都获得丰收。

"有流泫然":泉水重新潺潺流动,

"弥坎而升":溢出田坎向上奔涌。

"沟洫满盈":田间沟渠满满当当,

"虾黾沸腾":小虾和青蛙在水中欢腾。

"匪泉实来":这泉水并非自然复流,

"帝实顾余":实为虞舜帝王在眷顾我们。

"执其羔豚":人们手捧羔羊和小猪,

"蘋藻是菹":将水草做成菜肴进行祭祀。

"帝今在堂":如今帝王的神灵降临庙堂,

"泉复如初":泉水也恢复了旧日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舜泉诗》是北宋苏辙所作的四言诗。此诗开篇从历山、虞舜写起,追溯舜泉与虞舜的渊源,阐述虞舜之德与泉的关联;接着描绘舜泉的流向、周边生态,如泉流播散汇聚成波,其中有鳖鱼、菱荷,泉边草木繁茂可供劳者休憩;而后叙述旱灾时泉的沦亡与民的不安,以及时雨过后泉的复流,展现泉与民生的紧密联系;最后以祭祀场景收尾,表达对泉的敬畏与对虞舜庇佑的感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两句开篇点明地点与人物,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历山巍峨耸立的样子,指出这里曾是虞舜居住之地,为后文引出舜泉做铺垫,奠定了怀古的基调。“虞舜徂矣,其神在天”两句,讲述虞舜已然逝去,但人们认为他的神灵在天上,这既体现了古人对虞舜的崇敬与神化,也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进一步强化了怀古氛围。“其德在人,其物在泉”这两句对仗工整,将虞舜的德行留存于人心与代表虞舜的泉存在于世间相对应,巧妙地把历史人物与自然物象相连,表明虞舜虽已远去,但他的影响以不同形式延续。“神不可亲,德用不知”两句,阐述神灵高远难以亲近,虞舜的德行影响深远,百姓虽受益却难以确切感知,道出了古人对神灵与德行的敬畏和难以完全参透的感慨。“有冽斯泉,下民是祗”,描写了这寒冷清澈的泉水,受到百姓的敬奉,直接点明舜泉在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人们对泉的尊崇之情。“泉流无疆,有永我思”,写舜泉流水滔滔没有尽头,引发诗人无尽的思念。“无疆”写出泉流的绵延不绝,“永思”则抒发了诗人对泉、对虞舜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思。“源发于山,施于北河。播于中逵,汇为澄波”这几句,详细描述舜泉的流向,从山中发源,流到北河,散布在大道之中,最终汇聚成清澈的水波,生动展现出泉流的动态过程与最终形态。“有鳖与鱼,有菱与荷”,以简洁的笔触描绘泉水中有鳖、鱼,水面生长着菱、荷,展现出舜泉周边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使画面更加丰富鲜活。“蕴毒是泄,污浊以流。埃𡏖消亡,风火灭收”,表明泉水能够排泄毒气、带走污浊,让尘埃消失,风势和火势减弱,突出了泉水对环境的净化作用,体现出其对周边生态的重要意义。“丛木敷荣,劳者所休”,描绘泉水周边树木繁茂生长,成为劳作之人休憩的场所,既展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又体现出泉水给人们带来的实际益处。“谁为旱灾,靡物不伤。天地耗竭,泉亦沦亡”,指出当旱灾来临,万物受损,天地间一切仿佛枯竭,舜泉也随之干涸,通过描写旱灾对泉和万物的影响,表现出自然灾难的强大破坏力以及泉与万物的紧密联系。“民咸不宁,曰不享耶”,写出泉的干涸使百姓内心不安,发出是不是没有好好祭祀神灵才遭此灾的疑问,反映出在古代,人们将自然现象与神灵祭祀相联系,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时雨既澍,百谷既登。有流泫然,弥坎而升”,描述及时雨落下后,庄稼丰收,泉水也重新流淌,溢出田坎。“澍”“登”“泫然”“弥”等字词生动展现出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泉水恢复的状态。“沟洫满盈,虾黾沸腾”,进一步描写泉水充盈,沟渠都满溢,虾和蛙在水中活跃,通过具体物象的描写,强化了泉水复流后充满活力的场景。“匪泉实来,帝实顾余”,表明人们认为不是泉水自己流回来的,而是虞舜在眷顾大家,再次体现出古人对神灵的信仰,将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灵的庇佑。“执其羔豚,𬞟藻是菹。帝今在堂,泉复如初”,描绘人们拿着羊羔、小猪,准备好水草做成的菜肴进行祭祀,认为虞舜神灵降临,泉水才恢复如初,以祭祀场景结尾,呼应前文对神灵的敬畏,也体现出人们对泉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补种牡丹二绝》

下一篇:宋·苏辙《次韵子瞻赋雪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