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看城市北看山":向南眺望是繁华的街市,向北望去是连绵的青山,
"每到令人意豁然":每次来到这里,心境便豁然开朗。
"碧瓦千家新过雨":雨后千家万户的碧瓦泛着清新光泽,
"青松万壑正生烟":山谷间青松环绕,雾气如烟般袅袅升腾。
"经秋卧病闻斤响":历经秋日卧病时听惯了斧斫的声响,
"此日登临负酒船":今日登高却辜负了载酒的船只。
"径请诸君作佳句":干脆请大家即兴赋诗助兴,
"壁间题我此诗先":我的这首诗就先题写在亭壁之上,权作引玉之砖。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南看城市北看山,每到令人意豁然”,以简洁的语言点明豁然亭的视野特点。“南看城市”“北看山”勾勒出亭子南北两侧的不同景致,一为人文繁华,一为自然野趣,开阔的视野让“每到”此处的人都“意豁然”,直接点出登亭后心境的豁然开朗,奠定了全诗轻松豁达的基调。颔联“碧瓦千家新过雨,青松万壑正生烟”,紧承首联的“看”字,具体描绘登亭所见之景。“碧瓦千家”写出雨后城市民居的清新,“新过雨”点明刚下过雨的背景,让碧瓦更显鲜亮;“青松万壑”展现山间景象,“正生烟”则描绘出雨后山谷中雾气升腾的朦胧之美。两句对仗工整,从城市到山林,从近景到远景,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尽显豁然亭周围景色的清丽与壮阔。颈联“经秋卧病闻斤响,此日登临负酒船”,转入诗人自身的经历与感受。“经秋卧病”交代了此前因病久居的状态,“闻斤响”或许是听到修建或整治豁然亭的声响,暗含着对登亭的向往;“此日登临”写如今终于得偿所愿登上亭子,“负酒船”则略带遗憾地表示此次登临未能携带酒浆,却更凸显出此刻抛开病体、得以登亭的欣喜之情。尾联“径请诸君作佳句,壁间题我此诗先”,展现了诗人的雅兴与豁达。诗人直接邀请同行诸君创作佳句,而自己先将此诗题于壁间,既体现了对眼前美景的珍视,希望与众人共享这份诗意,也呼应了首联的“意豁然”,让全诗的豁达心境贯穿始终,余味悠长。
下一篇:宋·苏辙《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