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欲听榜人讴":史君想要听船夫唱歌,
"一夜江波拍岸流":一整夜江水波浪拍打着江岸流淌。
"父老不知招屈恨":年长的人不了解为屈原抱屈的遗憾,
"少年争作弄潮游":少年们争着进行弄潮活动。
"长鲸破浪聊堪比":竞渡的船只大概可以和长鲸破浪相比,
"小旆逆风殊未收":小旗迎着逆风还没有收起。
"角胜争先非老事":争胜、争先不是老年人该做的事,
"凭栏寓目思悠悠":凭靠着栏杆观看,思绪悠长。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史君欲听榜人讴,一夜江波拍岸流”,诗人开篇点明竞渡的缘由是史君想听榜人(船夫)的歌唱。“一夜江波拍岸流”描绘出在竞渡前夕,江水整夜拍打着江岸,汹涌流动的画面。这一句不仅为竞渡活动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竞渡的热闹与激烈,还通过江水的流动,暗暗烘托出一种动态的环境,仿佛在为这场竞渡蓄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颔联“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此联展现出不同人群对竞渡活动的不同态度。“父老不知招屈恨”,说明一些年长的人并不了解竞渡背后所蕴含的纪念屈原、为其抱屈的文化意义,体现出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某种缺失或变化。而“少年争作弄潮游”则描绘出少年们充满活力,积极踊跃地参与到竞渡活动中,以弄潮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勇敢与热情。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不同年龄段对竞渡活动理解和参与方式的差异,使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颈联“长鲸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风殊未收”,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竞渡的船只比作长鲸破浪,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竞渡船只在江面上勇往直前、气势非凡的场景,让人仿佛看到船只如长鲸般在波涛中穿梭,展现出竞渡的激烈与壮观。“小旆逆风殊未收”,则进一步描写了竞渡过程中的艰难,即使面对逆风,船上的小旗依然没有收起,暗示着竞渡者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从侧面体现出竞渡活动的紧张与激烈程度,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尾联“角胜争先非老事,凭栏寓目思悠悠”,诗人由前面描绘的竞渡场景,转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角胜争先非老事”,表明像竞渡中那种争胜、争先的事情,已不再适合自己这个年纪去参与,体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自己不再年轻的感慨。“凭栏寓目思悠悠”,诗人凭栏观看竞渡活动,思绪悠悠,这里的“思悠悠”包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传承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等复杂情感。诗人通过这两句,将自己置身于热闹的竞渡场景之外,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对世事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