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田已熟畏愁霖":稻田即将成熟,却因连绵秋雨令人忧愁,
"积潦欲干泥尚深":积水即将干涸,但泥泞依然深陷难行。
"一雨一凉秋向晚":每下一场雨,凉意渐增,秋意已深,
"似安似病老相侵":秋凉似安适又似病痛,衰老之感悄然袭来。
"人间有尽皆归物":世间的繁华终将归于自然万物,
"世外无生赖有心":超脱尘世者,唯有心志能抵御虚无。
"要觅尘埃不到处":想要寻觅远离喧嚣的洁净之地,
"一灯相照夜愔愔":唯有孤灯相伴,长夜静谧无声。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禾田已熟畏愁霖,积潦欲干泥尚深。”描绘了秋雨带来的景象。诗人观察到禾田已经成熟,但连绵的秋雨却令人忧愁,积水虽欲干涸,但泥泞依然深厚。这里通过“畏愁霖”和“泥尚深”生动地表现了秋雨带来的湿润和沉闷。颔联:“一雨一凉秋向晚,似安似病老相侵。”通过“一雨一凉”描绘了秋雨带来的凉意,暗示着秋天的临近。这种凉意既给人以安宁之感,又似疾病般侵袭着诗人,使他感受到老去的迹象。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感受相结合。颈联:“人间有尽皆归物,世外无生赖有心。”表达了诗人的哲理思考。诗人认为人世间的一切终将归于尘土,唯有超脱尘世,追求心灵的净化,才能在世外找到生命的意义。这里的“世外无生赖有心”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尾联:“要觅尘埃不到处,一灯相照夜愔愔。”以象征性的语言作结。诗人表达了在尘世纷扰中寻找心灵净土的渴望,但尘世的纷扰难以完全摆脱,因此需要一盏明灯作为指引,照亮夜晚的孤寂。这里的“一灯相照夜愔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
上一篇:宋·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
下一篇:宋·苏辙《正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