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ǒu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chūn
liǔ
huáng
宿
ǒu
dòng
yóu
jiāng
fān
zhǎo
lóng
shé
dòng
chēng
chuán
jiǎo
zhǎng
qīng
quán
càn
chǐ
齿
suì
bīng
shuāng
shǐ
使
xīn
shāo
jìn
yán
fēng
cuì
gài
liáng

译文

春天到了,湖水倒映岸边鹅黄的新柳,池塘里经冬的老藕还冻的僵直。踏藕的人在翻动池沼,捞出的藕如龙似蛇,藕堆在船上散开一片,仿佛长了牙和角。用清泉将藕上的泥垢清洗干净,白嫩的藕像洁白的牙轻咬住那碎冰白霜。不要让新长的藕全部被挖出来,将它留在池中,等夏风吹过,又是一片青翠的荷塘。

逐句剖析

"春湖柳色黄":春天到了,湖水倒映岸边鹅黄的新柳,

# 柳色黄:借代初春季节,时柳枝初吐新芽,颜色浅淡如鹅黄。,春湖:指春天的大明湖。

"宿藕冻犹僵":池塘里经冬的老藕还冻的僵直。

# 宿藕:埋在塘里的经冬莲藕。

"翻沼龙蛇动":踏藕的人在翻动池沼,捞出的藕如龙似蛇,

# 龙蛇:惊动了蛰伏的各种动物。

"撑船牙角长":藕堆在船上散开一片,仿佛长了牙和角。

# 牙角:锯齿形似的彩旗。

"清泉浴泥滓":用清泉将藕上的泥垢清洗干净,

"粲齿碎冰霜":白嫩的藕像洁白的牙轻咬住那碎冰白霜。

# 粲齿:张口露出鲜白的牙齿。粲:鲜明。

"莫使新梢尽":不要让新长的藕全部被挖出来,

# 新梢:宿藕末端的芽。,使:让。,莫:不要。

"炎风翠盖凉":将它留在池中,等夏风吹过,又是一片青翠的荷塘。

# 翠盖:荷叶田田,青翠如同车盖。,炎风:借代盛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藕》是宋代诗人苏辙写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暗含对自然时序流转的细微感知。颔联充满劳动的动感与趣味,流露出诗人对这一劳作场景的细致观察与欣赏。颈联融入了对莲藕洁净、清美的赞美,暗含对自然馈赠的珍视。尾联传递出对自然循环、生生不息的爱惜与憧憬,情感由眼前之景升华为对生命延续的关怀。全诗从早春物候、劳动场景,到莲藕品质、未来生机,层层递进,既展现了踏藕的生活情趣,又蕴含着对自然与生命的细腻体悟,情感平和而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的春天。当时苏辙正担任齐州掌书记一职,在任上完成了这首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怀诗。通过对济南春湖踏藕的场景为核心,既描绘了劳动景象的生动,又暗含对自然生机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诗中选取“春湖”“柳色”“宿藕”“龙蛇”“清泉”“翠盖”等意象,既勾勒出早春踏藕的具体场景,又暗藏情感。如“春湖柳色黄”以柳色初黄点明早春暖意,“翠盖凉”以荷叶如盖的想象寄托对生机延续的期待,将对自然与劳动的体察融入景物描写中,情景交融。比喻:颔联“翻沼龙蛇动”以“龙蛇”比喻翻出泥沼的莲藕,既写出藕在水中翻动的灵活姿态,又赋予其动态的力量感;“撑船牙角长”中“牙角”代指藕芽、藕角,以具体形态凸显莲藕的鲜活。比喻的运用让劳动场景更生动可感。虚实结合:前六句紧扣“踏藕”实景,描写藕的生长环境、劳动过程与品质;尾联“莫使新梢尽,炎风翠盖凉”由眼前之藕延伸至对夏日荷叶成荫的预想,从对当下劳作的欣赏转为对自然生机延续的关切,拓展了诗意的深度。

3. 分段赏析

首联“春湖柳色黄,宿藕冻犹僵”开篇以“春湖柳色黄”点明时节与环境,春日湖边,柳色初黄,透着早春的清新与暖意。紧接着“宿藕冻犹僵”转入描写对象,点出经过冬寒的莲藕尚带冻意,还未完全复苏。两句通过春景的暖意与宿藕的寒僵形成对比,既勾勒出早春的物候特征,也为下文“踏藕”的劳动场景铺垫了背景,暗含对自然时序流转的细微感知。颔联“翻沼龙蛇动,撑船牙角长”集中刻画踏藕的动态场景。“翻沼龙蛇动”以“龙蛇”比喻翻出泥沼的莲藕,既写出藕在水中翻动时的灵活姿态,又赋予其生机与力量感;“撑船牙角长”则描绘撑船时看到露出的藕芽、藕角修长的样子,展现出踏藕过程中发现莲藕的鲜活画面。两句充满劳动的动感与趣味,流露出诗人对这一劳作场景的细致观察与欣赏。颈联“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转向对莲藕品质的描绘。“清泉浴泥滓”写莲藕从泥中被取出后,经清泉洗涤,褪去泥污,显露出洁净本质;“粲齿碎冰霜”则想象品尝莲藕的情景,咬下时脆嫩如碎冰霜,既写出藕的清冽爽口,又呼应首联“冻犹僵”的余寒,突出其清新特质。这两句融入了对莲藕洁净、清美的赞美,暗含对自然馈赠的珍视。尾联“莫使新梢尽,炎风翠盖凉”由眼前的莲藕延伸至对未来的关切。“莫使新梢尽”是诗人的祈愿,希望不要折尽新长出的藕梢,保留其生长的生机;“炎风翠盖凉”则预想夏日到来时,荷叶如伞盖般繁茂,能遮挡炎炎烈日带来清凉。诗句从当下的踏藕延伸到对荷塘盛夏生机的期待,传递出对自然循环、生生不息的爱惜与憧憬,情感由眼前之景升华为对生命延续的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喜侄迈还家》

下一篇:宋·苏辙《荆门惠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