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开积雨":广阔的天空驱散了连绵的雨,
"清夜流明月":清冷的夜晚流淌着明亮的月光。
"看尽上楼人":看遍了登上楼观赏月色的人们,
"油然就西没":月亮便悄然西沉不见。
"谁遣常时月":是谁让寻常的月亮,
"偏从此夜明":偏偏在今夜如此明亮。
"暗添珠百倍":月光暗暗添了百倍光彩,
"潜感兔多生":又悄然让月中玉兔仿佛也多了几分生机。
"欲见初容烛":想要看清月亮初升时如烛火般的模样,
"将升尚有星":将要升起时还有星星相伴。
"渐高围渐小":随着渐渐升高,周围的光晕慢慢缩小,
"云外转亭亭":在云层之外转动更显遥远高洁。
"明入庭阴白":明亮的月光照进庭院,树影一片洁白,
"寒侵酒气微":寒气侵入,酒气也变得微弱。
"夜深看更好":夜色愈深,月色愈美,
"楼上渐人稀":楼上观月的人已渐渐散去。
"浮光看不定":浮动的光影看起来变幻不定,
"重露试还无":浓重的露水试着感受却又似无。
"影翻狂舞客":月光下倒映着狂舞客人的影子,
"明误已栖乌":明亮的月光误导了已经栖息的乌鸦。
"巧转上人衣":月光轻巧爬上行人衣衫,
"徐行度楼角":缓缓移过楼角。
"河汉冷无云":银河清冷没有云彩,
"冥冥独飞鹊":只有喜鹊在昏暗的夜色中独自飞翔。
"猿狖号枯木":猿猴在枯树上哀嚎,
"鱼龙泣夜潭":鱼龙在夜潭中哭泣。
"行人已天北":远行的游子已到天北,
"思妇隔江南":思念他的妻子却远在江南。
"看久须扶立":久望月色需倚栏支撑,
"行贪遂失归":行走时贪恋月色最后忘了归途。
"谁能终不睡":谁能彻夜不眠,
"烂醉羽觞飞":唯有醉后举杯,任酒杯飞舞。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绝句,也是一组中秋诗。诗歌围绕中秋月色展开多方面刻画,既有明月清辉下的登楼观景场景,也有中秋夜月从初升到西沉光影变化的景象,还有饮酒赏月至沉醉忘归的逸趣,展现了赏月之人的情态与思绪,也融入了游子思妇的离愁等情感。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前两句“浮光”“重露”是实写,描绘月光浮动、露珠似有若无的朦胧实景;后两句“影翻”“明误”是虚写,借光影摇曳暗示宴饮中狂舞的客人,以月光明亮误了归巢乌鸦的想象场景,虚实相衬,既写尽月夜之美,又暗含宴饮之乐,丰富了画面层次。化用:全诗八首,每首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用这八字作为韵脚使用,形成了清雅含蓄的独特诗风。
3. 分段赏析
“长空开积雨,清夜流明月。看尽上楼人,油然就西没。”开篇四句描绘雨后初晴的夜景:广阔的天空驱散了连绵的雨,清净的夜晚流淌着明亮的月光。月光默默看着所有上楼赏月的人,然后自然而然地向西沉落。这里以“长空”“积雨”“明月”为景,用“流”“看尽”“就西没”赋予明月动态,既写自然之景,又暗含时光悄然流逝的意味,楼上人的观赏与月亮西沉形成对照,藏着对自然规律的淡淡感慨。“谁遣常时月,偏从此夜明。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接下来四句以设问起笔:是谁让平常的月亮,偏偏在今夜如此明亮?月光暗里像增添了百倍的珍珠般璀璨,让人暗暗觉得月中玉兔也多了几分生机。“谁遣”一问引出对今夜月色的惊叹,“珠百倍”“兔多生”用比喻和联想写月光之盛,既赞月色奇丽,又藏着观赏者的惊喜之情,语言生动,画面感强。“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聚焦月亮初升的过程:想看清月亮初现时的模样,需借着烛火;它将要升起时,空中还有星星相伴。随着逐渐升高,周围的光晕渐渐缩小,升到云外后,姿态变得亭亭玉立。这里用“欲见”“将升”“渐高”“转”等词,细致刻画月亮从将出到高悬的动态,“亭亭”一词赋予月亮美好的姿态,展现出月夜初临时的清新与奇妙。“明入庭阴白,寒侵酒气微。夜深看更好,楼上渐人稀。”随后四句写月夜渐深的景象:月光照进庭院,使树荫也染上一片洁白;寒意渐生,冲淡了淡淡的酒气。夜深时,月色反而更加美好,楼上的人却渐渐稀少了。“明入庭阴白”写月光的明亮,“寒侵酒气微”带出土的凉意,以“人稀”反衬“看更好”,突出诗人对月夜的偏爱,营造出静谧而清美的氛围。“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这四句转向月光的动态与影响:浮动的月光看起来变幻不定,浓重的露水似有若无。月光照得狂舞之人的影子翻动,明亮的光芒还让已经栖息的乌鸦误以为天快亮了。“浮光不定”写月光的灵动,“重露试还无”显夜的清寒;以“狂舞客”的动和“已栖乌”的误,从侧面烘托月光的明亮,动静相衬,充满生活气息。“巧转上人衣,徐行度楼角。河汉冷无云,冥冥独飞鹊。”接下来四句描绘月光的轻柔与夜空的寂寥:月光巧妙地转动,照上人的衣裳;又缓缓移动,转过楼角。天河清冷无云,幽暗夜色中只有一只喜鹊独自飞翔。“巧转”“徐行”赋予月光人的情态,写出其轻柔缓慢;“河汉冷无云”衬出夜空的澄澈,“独飞鹊”则添一丝孤寂,宁静中藏着淡淡的怅惘。“猿狖号枯木,鱼龙泣夜潭。行人已天北,思妇隔江南。”这四句笔锋一转,写凄清之景与离情:猿猴在枯木上哀号,鱼龙在夜潭中悲泣。远行的人已到天的北边,思念的妇人却远隔江南。“猿狖号”“鱼龙泣”以凄厉的景物渲染悲凉气氛,由景自然过渡到“行人”与“思妇”的分离,借景抒情,将自然之悲与人间离愁相融,满含牵挂与伤感。“看久须扶立,行贪遂失归。谁能终不睡,烂醉羽觞飞。”最后四句写观月的沉醉与感慨:看月亮太久,需要扶着东西才能站立;因为贪恋月色行走,竟忘了归途。谁能整夜不睡?不如畅饮美酒,让酒杯在醉意中飞转。“看久须扶立”“行贪遂失归”刻画诗人沉醉月夜的状态,“烂醉羽觞飞”则以豪放的举动收尾,既显对月夜的痴迷,又藏着借酒抒怀的复杂情绪,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组诗严格遵循五言绝句的格律,每首二十字中,均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八字作为韵脚来使用。诗中“积雨”“栖乌”等意象的选择,既体现了对曹操作品意象的化用,又形成了清雅含蓄的独特诗风。
上一篇:宋·苏辙《冬至雪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辙《喜侄迈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