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轮华盖事远游":想乘坐朱红车轮、华丽车盖的车子远游,
"厩无良马乘疲牛":马厩里却没有好马,只能骑着疲惫的牛。
"青丝玉勒金络头":即便有青丝缰绳、玉饰马笼头、金制络头这些华美的装备,
"任重道远旁人忧":但牛负载沉重、路途遥远,旁观的人都为之担忧。
"奔驰往来历山丘":它奔跑往来,翻越一座座山丘,
"腾坑投淖摧辕辀":有时跌入土坑、陷入泥沼,把车辕都损坏了。
"已压复起行未休":就算被压得倒下又挣扎着站起,依旧前行不停,
"青刍黄粱为君羞":连喂它的青草、黄米都为之感到羞愧,羞愧于无法助它前行。
"长路漫漫经九州":漫长的道路要走遍天下,
"场有白驹胡不收":场上有强健的白驹,为何不将它收养。
"饥食玉山饮河流":若有白驹,饿了可吃美玉般的山草,渴了能饮江河之水,
"朝秣幽冀莫炎陬":早晨在北方的幽冀之地吃草,傍晚就能抵达南方炎热的角落。
"奔云掣电不少留":快得像奔云闪电,不会有片刻停留,
"仆夫顾之心怀愁":车夫看到它这般神速,反而心中发愁。
"王良不生谁与谋":可如今王良这样的人才不再出现,又能与谁商量御马之事,
"哀哉骏骨千金酬":可悲啊,即便有千里马的骨骼,也只能用千金去酬购。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朱轮华盖事远游,厩无良马乘疲牛”:开篇“朱轮华盖事远游”描绘出一幅华丽出行的愿景,“朱轮华盖”代表着高贵、气派的车驾,暗示本应是一场风光的远行,奠定了理想中出行的基调。“厩无良马乘疲牛”却笔锋一转,马厩里没有矫健的良马,只能骑着疲惫不堪的牛出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瞬间显现,为后文借牛的艰难处境抒发感慨埋下伏笔。“青丝玉勒金络头,任重道远旁人忧”:“青丝玉勒金络头”对牛的装备进行细致刻画,精美的青丝缰绳、玉饰马笼头、金制络头,这些华贵的装备与疲牛形成鲜明反差,即便外在装扮华丽,牛的本质却难以改变。“任重道远旁人忧”表明牛负载沉重,路途遥远,连旁观者都为之担忧,侧面反映出牛的不堪重负,也暗示了不恰当的任用会带来艰难困境。“奔驰往来历山丘,腾坑投淖摧辕辀”:“奔驰往来历山丘”承接上句,具体描述牛在旅途中的奔波,它往来驰骋,翻越重重山丘,展现出艰难行进的状态。“腾坑投淖摧辕辀”进一步渲染困境,牛有时会跌入土坑、陷入泥沼,甚至把车辕都损坏了,从牛自身的艰难跋涉到对车驾的损坏,凸显出牛的力不从心和旅途的艰险,强化了“任重道远”的艰难。“已压复起行未休,青刍黄粱为君羞”:“已压复起行未休”生动刻画牛的坚韧,即便被重压倒下,依旧挣扎着站起继续前行,从未停歇,牛的勤勉跃然纸上。“青刍黄粱为君羞”则运用拟人手法,说连喂牛的青草、黄米都为无法助力牛前行而羞愧,从侧面表达对牛困境的同情,也暗指牛的努力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长路漫漫经九州,场有白驹胡不收”:“长路漫漫经九州”将视野拓宽,指出前方道路漫长,要走遍天下九州,突出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场有白驹胡不收”引出白驹,点明场上有矫健的白驹,却不被收养任用,与疲牛艰难拉车的情景形成对比,引发对人才任用的思考,暗示世间有良才却被闲置。“饥食玉山饮河流,朝秣幽冀莫炎陬”:“饥食玉山饮河流”极力描绘白驹的不凡,它饿了能吃美玉般的山草,渴了能饮江河之水,尽显其豪迈与强健。“朝秣幽冀莫炎陬”进一步说明白驹的神速,早晨还在北方幽冀之地吃草,傍晚就能抵达南方炎热的角落,与疲牛的艰难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白驹的卓越能力和被闲置的可惜。“奔云掣电不少留,仆夫顾之心怀愁”:“奔云掣电不少留”再次强调白驹奔跑如奔云掣电,速度极快,片刻不停留。“仆夫顾之心怀愁”却表明车夫面对如此神骏的白驹反而心怀忧愁,原因是缺乏善御的人,白驹的能力无法真正施展,为下文感慨贤才难遇伯乐做铺垫。“王良不生谁与谋,哀哉骏骨千金酬”:“王良不生谁与谋”直抒胸臆,王良是古代善驾车的人,这里感慨如今王良这样的人才不再出现,无人能商量御马之事,点明人才难遇伯乐的主旨。“哀哉骏骨千金酬”发出悲叹,即便有千里马的骨骼,用千金去酬购,却因没有善用之人而被埋没,表达对贤才不得其用的深切悲哀,收束全诗,让情感达到高潮。
下一篇:宋·苏辙《中秋夜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