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慵自分人嫌我":自认为自己太过疏懒而遭人嫌弃,
# 自分:指自料,自以为。,疏慵:疏懒,懒散。
"贫病可怜天养人":好在老天怜悯,还肯照顾我这贫病之人。
# 可怜:怜悯。,贫病:指穷且病;既穷且病的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桑蚕吐丝作茧,冬裘也已经准备妥当,
# 具:备。
"麦熟旋供汤饼新":田里的麦子都慢慢成熟了,很快就能享用新鲜出炉的汤饼了。
"撷桑晓出露濡足":早上很早就外出采桑,清凉的露水湿了鞋袜,
# 撷桑:采摘;摘取。
"拾穗暮归尘满身":捡拾麦穗,日暮方归,尘土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到了收获的时候,村中家家都不辞辛苦筹办秋社祭祀活动,
"典我千钱追四邻":我也会典当物品,借钱买来贡品,并开心地像乡邻们那样,表达自己的一片诚心。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反映乡村生活题材的诗。描绘了乡村中蚕麦生长收获给人们带来生活保障,同时刻画劳动人民采桑拾穗的辛苦劳作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乡村生活状态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细致描绘农民早晚劳作的艰辛场景,体现劳动的不易。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自道疏慵被人嫌弃,贫病中幸得上天以蚕麦收成养护,为全诗定下感慨生活的基调。颔联:点明蚕眠麦熟,为人们带来冬裘与新汤饼,展现蚕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颈联:通过“晓出露濡足”“暮归尘满身”的细节,突出农民采桑拾穗从早到晚的辛苦。尾联:写家家辛苦操办社事,甚至典钱追随邻里,反映乡村社事习俗及农民生活的不易。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以平实无华的语言,传递出真挚醇厚的情感。它如实勾勒出农民的生活画卷,将他们日常的辛勤劳作、面对生活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饱含着对农民勤劳品质、坚韧精神的由衷赞颂,更体现出他们在生活中所秉持的感恩之心,以及邻里间团结互助的美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