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ān
shēng
jià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yuè
zhōng
rén
zhào
fēn
xīn
jìn
xūn
tóng
xiá
diǎn
kōng
lái
qún
qún
jīng
chéng
shàng
chè
tiān
yún
cùn
tián
yōu
què
nuǎn
fén
miǎo
shì
zhōng
wài
jiàng
jǐn
wén
míng
rán
fēn
chū
cháng
yīn
yūn
dào
shī
dōng
西
zhǐ
shì
jūn
chéng
fēi
xiān
liú
fén
máo
shān
yǐn
yǒu
wén
shì
rén
xīn
dòng
suí
méng
wén
xìn
chéng
gōng
suǒ
yún
zǎo
bīn
jiàn
tóng
huá
xūn
ěr
lái
jǐn
néng
jūn
jīng
shēng
dāng
qín
gōng
bǐng
zhèng
yǐn
xūn
zǎo
wèi
shí
yào
chú
yún
yún
shōu
sāng
fén
西
huán
mén
zhǐ
fēn
fēn
yōu
chóu
zhēn
néng
sàn
xūn
wàn
shì
guò
ěr
jīn
wén

译文

如日月般的人散发着光辉与芬芳,内心空灵、思虑尽消,正气就会如香气般氤氲。红色的云霞点缀天空,成群而来,精诚之心向上直达天际,仿佛天空都没有了云彩的遮挡。内心的田地、幽隐的宫阙温暖而不燥热,远远望去,内外都呈现出如绛红色锦缎般的纹路。在这种状态下,自我与外物浑然一体,不再有分别,气息不出不入,常常处于一种氤氲的状态。道师在东西方向为你指引,劝君乘此机缘飞升仙界,不要留恋尘世坟墓。茅山隐居者留下的文章,世上的人内心被牵动,如同追随虻蚊。不相信能够像所说的那样成功,早晚都在迎来送往中追求世俗的功勋。近来仅仅能够打败心魔之军,我在生日之际应当更加勤奋修行。你秉持着正气,饮酒也不会沉醉,梨枣还没有结果,需要锄地耕耘。太阳快要落山了,要收起桑梓之情,向西返回并闭门不出,停止外界的纷纷扰扰。忧愁真的能够消散凄惨的氛围,如今万事都如同过耳之风,我不再去听闻。

逐句剖析

"日月中人照与芬":如日月般的人散发着光辉与芬芳,

"心虚虑尽气则薰":内心空灵、思虑尽消,正气就会如香气般氤氲。

"彤霞点空来群群":红色的云霞点缀天空,成群而来,

"精诚上彻天无云":精诚之心向上直达天际,仿佛天空都没有了云彩的遮挡。

"寸田幽阙暖不焚":内心的田地、幽隐的宫阙温暖而不燥热,

"眇视中外绛锦纹":远远望去,内外都呈现出如绛红色锦缎般的纹路。

"冥然物我无复分":在这种状态下,自我与外物浑然一体,不再有分别,

"不出不入常氤氲":气息不出不入,常常处于一种氤氲的状态。

"道师东西指示君":道师在东西方向为你指引,

"乘此飞仙勿留坟":劝君乘此机缘飞升仙界,不要留恋尘世坟墓。

"茅山隐居有遗文":茅山隐居者留下的文章,

"世人心动随虻蚊":世上的人内心被牵动,如同追随虻蚊。

"不信成功如所云":不相信能够像所说的那样成功,

"蚤夜宾饯同华勋":早晚都在迎来送往中追求世俗的功勋。

"尔来仅能破魔军":近来仅仅能够打败心魔之军,

"我经生日当益勤":我在生日之际应当更加勤奋修行。

"公禀正气饮不醺":你秉持着正气,饮酒也不会沉醉,

"梨枣未实要锄耘":梨枣还没有结果,需要锄地耕耘。

"日云莫矣收桑枌":太阳快要落山了,要收起桑梓之情,

"西还闭门止纷纷":向西返回并闭门不出,停止外界的纷纷扰扰。

"忧愁真能散凄焄":忧愁真的能够消散凄惨的氛围,

"万事过耳今不闻":如今万事都如同过耳之风,我不再去听闻。

# 万事过耳今不闻:自注:《登真隐诀》云:日中青帝曰照龙韬,其夫人曰芬艳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子瞻生日见寄》是北宋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围绕修行和生日感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自我激励。诗中开篇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日月般的人散发着光辉,展现出对修行者精神状态的想象。接着提到茅山隐居者的遗文,批评世人容易被外界动摇,不相信修行能成功而只追求世俗功勋。诗人反思自己近来仅能打败心魔,生日之际决心更加勤奋修行。又以秉持正气、梨枣未实时需锄耘比喻自身修养,最后表达要闭门谢客,停止外界纷扰,让忧愁消散,不再听闻万事,体现出对超脱尘世、专注修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日月中人照与芬,心虚虑尽气则薰”,以形象的比喻开篇,将修行者比作日月,散发着光辉与芬芳,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形象。“心虚虑尽气则薰”进一步刻画了修行者思虑尽消后,正气如香气般氤氲的状态,引发读者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彤霞点空来群群,精诚上彻天无云”,通过描绘彤霞点缀天空、成群而来的壮丽景象,以及精诚之心向上直达天际、仿佛天空都没有云彩遮挡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修行者精诚的精神状态和超凡的气势。“寸田幽阙暖不焚,眇视中外绛锦纹”,描绘了修行者内心田地、幽隐宫阙温暖而不燥热,远远望去内外呈现出如绛红色锦缎般纹路的景象,从细节上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美好,暗示了修行带来的内心变化和升华。“冥然物我无复分,不出不入常氤氲”,表达了修行者达到的一种境界,即自我与外物浑然一体,不再有分别,气息不出不入,常常处于氤氲的状态,体现了修行者对物我合一境界的追求和领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道师东西指示君,乘此飞仙勿留坟”,提到道师在东西方向为修行者指引,鼓励凭借当下的状态去飞升成仙,不要让身体留下坟墓,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目标和追求,即摆脱尘世的束缚,实现精神的超脱。“茅山隐居有遗文,世人心动随虻蚊”,批评世人面对茅山隐居者留下的遗文,轻易地被外界动摇,像被虻蚊叮咬一样,反映出世人的浮躁和对修行的不坚定,与诗人对修行的执着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对修行的坚定信念。“不信成功如所云,蚤夜宾饯同华勋”,指出世人不相信修行能像所说的那样成功,整天在迎来送往中追求世俗的功勋,进一步批判了世人对世俗功利的追求,强调了修行与世俗追求的差异,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的独特见解。“尔来仅能破魔军,我经生日当益勤”,诗人反思自己近来的修行成果,仅能打败心魔之军,从而在生日这个特殊时刻,激励自己要更加勤奋修行,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的自我反思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公禀正气饮不醺,梨枣未实要锄耘”,以秉持正气、饮酒不醉比喻自身修养,又以梨枣未实时需要锄地耕耘来比喻要不断修养自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养的重视和持续努力的决心,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日云莫矣收桑枌,西还闭门止纷纷”,诗人表示太阳快要落山了,要收起桑梓之情,向西返回并闭门不出,停止外界的纷纷扰扰,体现了诗人想要摆脱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心修行的愿望,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忧愁真能散凄焄,万事过耳今不闻”,诗人表达忧愁能够消散凄惨的氛围,如今万事都如同过耳之风,自己不再去听闻,体现了诗人通过修行,内心达到了一种平静和超脱的境界,对世俗的纷扰不再在意,进一步深化了诗歌超脱尘世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渚宫》

下一篇: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