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ān
jià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jiāng
西
guī
lǎo
qiū
cháng
jiāng
xíng
zhōu
huàn
yóu
shòu
è
shuāi
bìng
xué
guī
cáng
tóu
sān
nián
xué
shè
bǎi
fèi
lǐn
cháng
cán
xiū
jiǎo
shí
xìn
cóng
zhèng
gǎn
wèi
xué
yōu
mén
què
sǎo
shuí
zhòu
mèng
shí
zuò
jūn
tiān
yóu
cóng
fāng
duō
shēn
shān
gēng
shēn
táo
shù
zhòng
rén
bēn
zǒu
xián
duān
fēng
huái
怀
ān
jiǔ
xīn
zhī
tán
wèi
zhì
xiān
háng
jūn
bǎi
shì
láo
jīng
nián
wèi
jiàn
chí
gān
máo
jiǎ
shēng
zuò
fēng
shì
píng
yōu
shì
duō
sāo
fán
xíng
fēi
gōng
chǐ
bēn
chē
biān
chuí
miǎo
miǎo
tīng
zhūn
zhūn
è
è
wèi
xián
wéi
wéi
qiú
tián
wèn
shè
suǒ
fēi
huāng
zhái
jīn
chū
cóng
wáng
shì
dāng
yǒu
chéng
fán
ròu
xián
míng
sǎo
chú
bǎi
yōu
wéi
yǒu
jiǔ
wèi
tuì
退
liáo
shēn
xīn
qīng

译文

我将要西归故乡终老,想要渡过长江却无舟船可行。宦游生涯如同马匹被套上轭具般受束缚,衰病之身想要效仿乌龟藏头避世。三年来在学舍中无所作为,虚耗朝廷俸禄常感羞愧。匡正时弊自感能力不足,从政岂敢自称学问优异。闭门谢客无人可交谈,白日梦中常游钧天仙境。自从四方颁布繁苛法令,纵是深山幽谷也无处可逃。众人奔走钻营,唯我独自闲居,犹如端坐割蜜的蜂巢旁。贪图安逸已久,心中自知不齿,弹劾未至,道理已然屈服。余杭军府中百事劳碌,多年未见持旌节建功之人。贾谊担任太傅却无治国之策,屈原忧怀天下而作《离骚》。烦苛的刑罚与败坏的法令并非为公之耻,狂奔的烈马却忌惮鞭打。轻慢之人怎会听进恳切之言,直言者未必贤明,唯诺者未必愚昧。求田问舍(谋私利)自古被非议,而今荒田破宅还剩几处。出仕为官本应有法度,离去时却因无功受禄而羞惭。消除百般忧愁唯有饮酒,尚未退隐且求身心暂时轻松。

逐句剖析

"我将西归老故丘":我将要西归故乡终老,

"长江欲济无行舟":想要渡过长江却无舟船可行。

"宦游已如马受轭":宦游生涯如同马匹被套上轭具般受束缚,

"衰病拟学龟藏头":衰病之身想要效仿乌龟藏头避世。

"三年学舍百不与":三年来在学舍中无所作为,

"糜费廪粟常惭羞":虚耗朝廷俸禄常感羞愧。

"矫时自信力不足":匡正时弊自感能力不足,

"从政敢谓学已优":从政岂敢自称学问优异。

"闭门却扫谁与语":闭门谢客无人可交谈,

"昼梦时作钧天游":白日梦中常游钧天仙境。

"自从四方多法律":自从四方颁布繁苛法令,

"深山更深逃无术":纵是深山幽谷也无处可逃。

"众人奔走我独闲":众人奔走钻营,唯我独自闲居,

"何异端居割蜂蜜":犹如端坐割蜜的蜂巢旁。

"怀安已久心自知":贪图安逸已久,心中自知不齿,

"弹劾未至理先屈":弹劾未至,道理已然屈服。

"余杭军府百事劳":余杭军府中百事劳碌,

"经年未见持干旄":多年未见持旌节建功之人。

"贾生作傅无封事":贾谊担任太傅却无治国之策,

"屈平忧世多离骚":屈原忧怀天下而作《离骚》。

"烦刑弊法非公耻":烦苛的刑罚与败坏的法令并非为公之耻,

"怒马奔车忌鞭箠":狂奔的烈马却忌惮鞭打。

"藐藐何自听谆谆":轻慢之人怎会听进恳切之言,

"谔谔未必贤唯唯":直言者未必贤明,唯诺者未必愚昧。

"求田问舍古所非":求田问舍(谋私利)自古被非议,

"荒畦弊宅今余几":而今荒田破宅还剩几处。

"出从王事当有程":出仕为官本应有法度,

"去须膰肉嫌无名":离去时却因无功受禄而羞惭。

"扫除百忧唯有酒":消除百般忧愁唯有饮酒,

"未退聊取身心轻":尚未退隐且求身心暂时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子瞻见寄》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我将西归老故丘”开篇点明诗人渴望回归故土的心愿,而“长江欲济无行舟”则暗喻仕途的艰难与无奈。接下来,诗人通过“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等句,生动描绘了官场生活的束缚与身心的疲惫。后文“闭门却扫谁与语”“扫除百忧唯有酒”等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以及借酒消愁的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个人情感和时代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我将西归老故丘,长江欲济无行舟”这两句开篇点明诗人渴望回归故土的心愿,同时以“长江欲济无行舟”暗喻仕途的艰难与无奈。诗人用“故丘”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而“无行舟”则形象地描绘了归途的阻碍,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现实中的困境。“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这两句以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身心的疲惫。“马受轭”形象地表达了仕途的束缚,而“龟藏头”则暗示了诗人想要逃避现实、寻求安宁的愿望。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突出了诗人的无奈与挣扎。“三年学舍百不与,糜费廪粟常惭羞”这两句回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虚度光阴和浪费俸禄的愧疚之情。“百不与”暗示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疏离,而“糜费廪粟”则直接点明了他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的自省与责任感。“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从政生涯的反思。“自信力不足”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与自省,而“敢谓学已优”则带有自嘲意味,反映了他在仕途中的无奈与失落。“闭门却扫谁与语,昼梦时作钧天游”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幻想。“闭门却扫”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而“钧天游”则暗示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现实的逃避。“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多法律”暗指官场的繁文缛节,而“逃无术”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语言平实而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众人奔走我独闲,何异端居割蜂蜜”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与世俗的疏离。“众人奔走”描绘了世俗的忙碌,而“我独闲”则表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割蜂蜜”以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怀安已久心自知,弹劾未至理先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怀安已久”点明了他的内心愿望,而“理先屈”则暗示了现实的压迫。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突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余杭军府百事劳,经年未见持干旄”这两句回顾了诗人在军府中的忙碌生活,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百事劳”直接点明了官场的繁重事务,而“未见持干旄”则暗示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语言平实而富有情感,反映了诗人的疲惫与无奈。“贾生作傅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这两句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贾生”和“屈平”分别指贾谊和屈原,诗人以他们的遭遇自喻,暗示了自己在仕途中的失意与忧思。语言含蓄而深刻,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观和现实感。“烦刑弊法非公耻,怒马奔车忌鞭箠”这两句批判了官场的弊端和社会的腐败。“烦刑弊法”直接点明了官场的积弊,而“怒马奔车”则以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混乱。语言犀利而富有批判性,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这两句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藐藐”与“谆谆”形成对比,突出了世人的冷漠与虚伪,而“谔谔”与“唯唯”则进一步揭示了现实中的是非颠倒。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洞察力。“求田问舍古所非,荒畦弊宅今余几”这两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求田问舍”点明了诗人的归隐愿望,而“荒畦弊宅”则描绘了现实的荒凉。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突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出从王事当有程,去须膰肉嫌无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出从王事”暗指官场的束缚,而“嫌无名”则表现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语言平实而富有情感,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与超脱。“扫除百忧唯有酒,未退聊取身心轻”这两句以酒消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扫除百忧”点明了酒的作用,而“身心轻”则表现了诗人对轻松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突出了诗人的豁达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记梦》

下一篇:宋·苏辙《渚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