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旋贴钗头胜":美丽的女子随即把彩胜粘贴在发钗的顶端,
"园父初挑雪底芹":种菜的老农刚从雪地里挑出新鲜的芹菜。
"欲得春来怕春晚":想要春天快点到来,却又担心春天来得太晚,
"春来会似出山云":待春天真的来了,(那景象)会像从山间飘出的云一样(轻盈美好)。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佳人旋贴钗头胜,园父初挑雪底芹”为前两句,以鲜活的春日场景开篇。“佳人旋贴钗头胜”中,“旋贴”一词极写动作之迅疾,仿佛春信刚至,佳人便迫不及待地将象征春意的钗头彩胜簪于发间,既显对春日的欣喜,又藏着对时令的敏感;“园父初挑雪底芹”则聚焦农事,园父从残雪下采撷初生的芹菜,“初挑”见出春意尚浅却已萌动,雪的清寒与芹的鲜嫩形成对比,勾勒出早春特有的生机。两句以人事勾连春光,于日常细节中见出春回大地的鲜活气息。“欲得春来怕春晚,春来会似出山云”为后两句,转抒对春光的矛盾心绪。“欲得春来怕春晚”直剖心迹,盼春至的急切与惧春归的怅惘交织,道尽人对美好事物既向往又怕失去的普遍心态;“春来会似出山云”以“出山云”为喻,写出春光如流云般自在却难留的特质,轻盈中藏着易逝的无奈。两句由景入情,将对春的爱怜与对时光的感慨熔于一炉,让早春的欣喜里添了几分细腻的怅惘,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苏辙《读史六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辙《读史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