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piān
zhōu
jiāng
shàng
wèi
guī
shēn
míng
yuè
qīng
fēng
zuò
lín
guān
huà
lái
shì
wàng
jiàn
shū
rén
shì
tiān
qīn

译文

乘扁舟在江上漂泊,尚未归乡,以明月和清风作为四周的邻居。观察万物变化后感悟到一切都是虚妄,渐渐疏远世俗人事,与自然亲近。

逐句剖析

"扁舟江上未归身":乘扁舟在江上漂泊,尚未归乡,

"明月清风作四邻":以明月和清风作为四周的邻居。

"观化悟来俱是妄":观察万物变化后感悟到一切都是虚妄,

"渐疏人事与天亲":渐渐疏远世俗人事,与自然亲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诗四首(其一)》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写自己乘扁舟漂泊江上尚未归乡,以明月清风为邻;感悟到世间变化皆为虚妄,渐渐疏远人事,与自然亲近。全诗语言质朴,将行旅中的感悟融入景物与心境描写,传递出对世事的哲思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出蕴藉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杂诗四首(其一)》是北宋黄庭坚所作,为组诗的其中一首。《杂诗四首》诞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彼时黄庭坚正在北京(今河北大名)任职。在这一阶段,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迈向成熟之境,他尤为注重借意象来传达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扁舟江上未归身”,写出诗人乘扁舟在江上漂泊,尚未归乡的状态。“扁舟”“江上”勾勒出行旅的场景,“未归身”点出漂泊的处境,带着淡淡的羁旅愁思,为下文写与自然相伴做铺垫,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与漂泊。“明月清风作四邻”,描绘出以明月和清风作为邻居的情景。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视其为相伴的邻居,既表现了漂泊中无亲无故的处境,又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豁达,让孤寂的行旅多了几分闲适。“观化悟来俱是妄”,写诗人观察世间变化后,感悟到一切都是虚妄。“观化”指观察万物变化,“悟来”体现思考后的心得,这句直接表达对世事的哲思,带着看透世事的淡然,为下文疏远人事做铺垫。“渐疏人事与天亲”,表明渐渐疏远世俗人事,与自然亲近的想法。“渐疏人事”是对前文“俱是妄”的回应,“与天亲”则呼应“明月清风作四邻”,传递出诗人向往自然、超脱世俗的心境,让全诗的哲思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韵子瞻春菜》

下一篇:宋·黄庭坚《次韵寄滑州舅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