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xì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hán
shēng
gāo
cái
kuà
shì
liú
xiàng
cún
wáng
fān
shǒu
ěr
zhōng
rán
rěn
pèi
gōng
cóng
róng
tiān
chéng
gāo
wàng
jiù
bīng
zhòng
shēn
qīng
niè
fēng
wáng
néng
zǎo
hèn
huái
yīn
shí
qiān
suī
zhī
tiān
xià
yǒu
suǒ
guī
lián
shēn
kuài
děng
kuǎi
tōng
kuáng
shuō
hàn
chén
néng
wéi
cháng
shì
jiǔ
huái
yīn
shì
hán
xìn
miào
qián
shí
wéi
qiān
nián
shì
yún
xiǎng
jiàn
liú
hóu
jué
shì
fēi
zhàng
chū
shēn
zuǒ
míng
zhǔ
yòng
shě
xíng
cáng
zhī
gōng
míng
xiè
hòu
xuān
tiān
wàn
shì
dāng
guān
shī
shí

译文

韩信才华高超超越当世之人,刘邦和项羽的存亡在他手中如同翻转手掌一样轻易。最终他不忍心辜负沛公,看上去很像是从容不迫顺应了天意。在成皋时日夜盼望救兵,而他谋取齐地以自重,此举已使自身处境变得危险。如果在刘邦犹豫时,他能早点醒悟封王之事,又怎会怨恨只被封为淮阴侯享有千户食邑。虽然知道天下已有所归属,却唯独不满自己与樊哙这样的人同列。蒯通的疯狂劝说不足以动摇他,陈豨这样的小子又能有什么作为。我曾经在淮阴市赊酒喝,看到韩信庙前的树木有十围那么粗。千年的往事如同浮云般消散,由此可以想象留侯张良能决断是非。大丈夫出来辅佐英明的君主,何时被任用,何时不被任用,或出或处,自己应该心里明白。功名是偶然间建立而震动天地,但万事都应当在失意的时候去观察。

逐句剖析

"韩生高才跨一世":韩信才华高超超越当世之人,

"刘项存亡翻手耳":刘邦和项羽的存亡在他手中如同翻转手掌一样轻易。

"终然不忍负沛公":最终他不忍心辜负沛公,

"颇似从容得天意":看上去很像是从容不迫顺应了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在成皋时日夜盼望救兵,

"取齐自重身已轻":而他谋取齐地以自重,此举已使自身处境变得危险。

"蹑足封王能早寤":如果在刘邦犹豫时,他能早点醒悟封王之事,

# 蹑足封王:见殷尧藩《韩信庙》诗注。

"岂恨淮阴食千户":又怎会怨恨只被封为淮阴侯享有千户食邑。

"虽知天下有所归":虽然知道天下已有所归属,

"独怜身与哙等齐":却唯独不满自己与樊哙这样的人同列。

"蒯通狂说不足撼":蒯通的疯狂劝说不足以动摇他,

# 蒯通:齐人,曾劝韩信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韩信感汉王恩,不从。

"陈豨孺子胡能为":陈豨这样的小子又能有什么作为。

# 子:指黄几复。

"予尝贳酒淮阴市":我曾经在淮阴市赊酒喝,

# 市:买卖。,贳:赊欠。

"韩信庙前木十围":看到韩信庙前的树木有十围那么粗。

"千年事与浮云去":千年的往事如同浮云般消散,

"想见留侯决是非":由此可以想象留侯张良能决断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大丈夫出来辅佐英明的君主,

"用舍行藏可自知":何时被任用,何时不被任用,或出或处,自己应该心里明白。

"功名邂逅轩天地":功名是偶然间建立而震动天地,

# 邂逅:偶然遇见。轩昂。

"万事当观失意时":但万事都应当在失意的时候去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韩信》是宋代黄庭坚所作的诗。诗围绕韩信生平事迹展开,赞其才能卓越能左右刘项存亡,述其不忍负刘邦却未料自身结局,提及成皋之战拥兵自重、封王心愿未酬,还论及蒯通劝说、陈豨叛乱等事。诗人凭吊韩信庙,叹千古事如浮云,思张良决断,悟士大夫应择明主、审时度势。此诗运用用典叙事手法,借韩信事迹抒情议论,以古鉴今,语言凝练、表意深刻。前半部分叙韩信功绩与抉择,中间议其处境与相关事件,后半部分写诗人凭吊所感所思,层次逐步深入。该诗以独特视角论韩信,融史实与感慨,展现黄庭坚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体现其以诗论史的创作风格,对后世了解韩信及宋代文人历史观有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韩信》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开篇盛赞韩信才华横溢,能轻易左右刘项存亡。接着指出韩信不忍背叛沛公,似顺应天意。又提及韩信在成皋之战及取齐后的行为与决策,探讨其若能早点觉悟封王之事,结局或许不同。还说到韩信虽知天下归属,却不满与樊哙同列。诗中对蒯通劝说、陈豨之事也有所提及。最后诗人以自己在淮阴市饮酒,看到韩信庙前大树,感慨千年往事如浮云,强调大丈夫应知晓用舍行藏,在失意时更能看清万事。整首诗借韩信的一生,抒发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怀以及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运用韩信辅佐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起关键作用的典故,极言韩信才华卓越,对楚汉局势影响重大。“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用韩信向刘邦请求封齐王这一典故,假设韩信能早点醒悟,便不会有后来的遗憾,引发对其决策的思考。对比:“独怜身与哙等齐”,将韩信与樊哙对比,突出韩信自恃才高,对与樊哙同列的不满。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高度赞扬韩信才华,称其能掌控刘项命运,且不忍负沛公,似顺应天意,为韩信的一生定下基调,突出其才能与忠义。中间六句:具体讲述韩信在战争中的行为,如成皋之战时的举动,以及取齐后封王等事,对其决策进行分析,假设他能早觉悟,便不会有后来的遗憾,表达对韩信命运走向的惋惜与思考。同时,提到韩信对与樊哙同列的不满,丰富人物形象。后六句:诗人由自身经历,在淮阴市饮酒看到韩信庙前大树,引发对千年往事的感慨,借张良来暗示韩信若能明智抉择,知晓用舍行藏,便可看清万事,升华主题,从对韩信个人的咏叹上升到对人生与历史的普遍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书摩崖碑后》

下一篇:宋·黄庭坚《次韵答柳通叟问舍求田之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