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āi
shì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táng
cén
wǎng
zhī
zhū
chén
zhuāng
jìn
ā
绿
zhū
yán
chéng
qīng
tiān
bái
huáng
rén
jiān
jìn
bié
nán
xìn
xià
xiāng
féng
guǒ
yǒu
wàn
huà
zhōng
néng
xiè
hòu
lián
fēng
zhú

译文

华丽的居室内寂静冷落,结满了蜘蛛网,再也看不到她晨起梳妆拜见婆婆的情景。乌黑的头发、红润的容颜都已化为异物,在青天白日之下,她却被埋葬在黄土之下。在人世间的短暂分别,却难以再相见,在地下是否真的能够相逢。在万物变化的途中,是否能够偶然相遇,可惜生命如风中的烛光,转瞬即逝。

逐句剖析

"玉堂岑寂网蜘蛛":华丽的居室内寂静冷落,结满了蜘蛛网,

# 岑寂:孤独冷清。,玉堂:女子的美丽居所。

"那复晨妆觐阿姑":再也看不到她晨起梳妆拜见婆婆的情景。

# 阿姑:婆婆,丈夫的母亲。,觐:拜见。

"绿发朱颜成异物":乌黑的头发、红润的容颜都已化为异物,

# 绿发:乌亮的头发。

"青天白日闭黄垆":在青天白日之下,她却被埋葬在黄土之下。

# 黄垆:黄泉下的垆土,喻死亡。

"人间近别难期信":在人世间的短暂分别,却难以再相见,

# 难期信:谓已经不可以再相约重逢的时间了。

"地下相逢果有无":在地下是否真的能够相逢。

# 果:果然,当真。

"万化途中能邂逅":在万物变化的途中,是否能够偶然相遇,

# 万化:庄子以人为万化之一形,故不必为死亡而悲哀。

"可怜风烛不须臾":可惜生命如风中的烛光,转瞬即逝。

# 风烛:风中之烛,微茫而脆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哀逝》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亡妻孙氏而作,通过睹物思人、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和生死相隔的无奈。诗的前四句从对方落笔,描绘了妻子生前居所的寂寥冷落,“玉堂岑寂网蜘蛛”“绿发朱颜成异物”等句,以景衬情,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哀伤;后四句则直抒胸臆,以“人间近别难期信,地下相逢果有无”的疑问,将情感的不能释怀转为理性的探问,深化了生死隔绝的悲痛。全诗用词朴素却情感强烈,体现了黄庭坚诗歌“以朴素浅易的方式表达悲哀之情”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七月,黄庭坚在叶县任职期间,妻子孙氏不幸离世。这首诗即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中通过对妻子生前居所的描写,如“玉堂岑寂网蜘蛛,那复晨妆觐阿姑”,以及对生死相隔的追问,如“人间近别难期信,地下相逢果有无”,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和无法接受其离去的悲痛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悼亡诗,介绍了诗人在妻子去世后睹物思人的情景,描绘了居所的寂寥冷落和妻子容颜的消逝,体现了生死相隔的无奈,营造了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悲痛。

2. 分段赏析

首联:“玉堂岑寂网蜘蛛,那复晨妆觐阿姑”,描绘了妻子生前的居所如今蛛网密布,冷冷清清,再也看不到她晨起梳妆拜见婆婆的情景。通过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氛围。颔联:“绿发朱颜成异物,青天白日闭黄垆”,将妻子生前的青春美貌与死后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成异物”“闭黄垆”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难以接受和深切悲痛。颈联:“人间近别难期信,地下相逢果有无”,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相隔的无奈和对来世相逢的渴望。“难期信”“果有无”等词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尾联:“万化途中能邂逅,可怜风烛不须臾”,诗人以庄子“万化”的观点自我宽慰,认为生死只是万物变化的一种形式,但即使在来世能够相逢,也如风中的烛光般短暂脆弱。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3. 作品点评

黄庭坚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有鲜明特色,常因内心强烈的情感,采用朴素浅易的方式传递悲哀之情。其诗作中也会融入对人生的思考,比如感慨人在世间行走,于变化不定的人生途中偶然相逢,可这样的相遇却如风中烛火般短暂易逝,最终只留下无尽遗憾,展现出其诗歌在情感与内容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黄庭坚)因情感之强烈而以朴素浅易的方式表达悲哀之情。他感叹人生在世,于千变万化的途中偶然相遇,但这竟像风中之烛须臾即灭,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

不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教授张承凤《黄庭坚诗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和答子瞻》

下一篇:宋·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

猜你喜欢